构建泛在学习系统助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2017-09-27 18:49朱晓霞张翠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

朱晓霞+张翠萍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的学习绝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教师需加强引导,适时辅导,帮助学生高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人际资源。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加强,进而达成大学英语学习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泛在学习系统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许多优质高校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自主学习能力不但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有很大帮助,并且对其离校后的终身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思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学术界建構了对于自主学习内涵层次的认知,包括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什么、何时学、在哪里学、学得怎么样等。

一.当前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现状

王志茹等指出:学生入学一年以后的英语自学能力比入学时显著下降。访谈结果表明, 学生在目标,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调节等自主学习构成纬度方面均存在问题。结合S大学的访谈和日常观察,也证实了这个结论,试分析原因如下:

S大学是理工类大学,2016年招收大学一年级新生8千余名,生源复杂,学习个体差异大。受高考前的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语言学习的好习惯,甚至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在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常规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成绩参差不一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将全校高考英语成绩前30%的同学作为A级班,音体美专业为C级班,其他普通本科为B级班。A级B级班实行选课制,A级班选课上限人数为60人,B级班选课上限人数为80人。大学英语听说课和读写课分两个(A级班)或三个(B级班)学期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包括英语高级口语,科技翻译等8门后续课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思想。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占40%)和终结性评价(占60%)两部分组成。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快捷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手机网络过分迷恋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渐渐荒废学业,走向消极。尽管网络上提供了海量的英语学习资源,却因手机游戏,博客等社交网站时时更新的信息让学生们分心而视而不见。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英语自学能力仍然是广大教育者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泛在学习系统,助力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的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我们正逐步从数字化学习走向泛在学习。泛在学习又称无处不在的学习以及无缝学习,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求知者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实现求知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所需学习资源的学习模式。不同学者对于泛在学习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其中具有普遍认知的是4A学习,但新媒体环境下的泛在学习已经进入移动学习即6A学习的范畴,也就是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资源、任何时间、任何终端以及任何方式。泛在学习具有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教学行为场景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

1.网络教学平台简介: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信息化的一个缩影,是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它不仅为在校学生选课与教师评价提供技术支持,还为教师的辅助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网上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上教学支撑环境。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学号和自己设定的密码登陆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找到选课老师,进入网络教学平台内部后就可以查看教师提供的各项教学资源,比如所学单元的课文教学课件,课文语言点讲解,课文音频,单元主题背景介绍,每周作业等。

2.教师利用平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应充分理解现代教育环境下“翻转课堂”理念所倡导的“课堂内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充分践行“课堂外先自学并交流,课堂内演练展示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发布自主学习指南和材料,如教学用课本的课件,课文内语言点的讲解,涉及的语法点扩展,课文音频资料,单元主题背景材料,如果有条件,组织录制微课更加直观。爱课程的中国大学MOOC网站若有对应学习课本的视频材料,可以倡导学生观看并做好笔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疑难或问题时,应充分发挥班级学习QQ群的作用,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解答,组织讨论等。

密切监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特别是大一新生由高中学习过渡到大学学习时,还没有完全理清大学学习的特点和领会自主学习的精神时。通过调取网络学习平台的相关数据,如登陆次数,进入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等可以及时监督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在经历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课堂内应该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展示最先可以从小组集体展示开始,用PPT做辅助,就课本中某些段落,某个小话题,实时新闻热点等做讲解。展示需事先约定规则,比如每个演讲者分工,演讲者彩排时的表情,手势等体语,时间掌握。辅助用的PPT的格式也是如此,如规定演讲材料的来源,演讲中出现的生字词,演讲的内容框架,演讲中图片大小及插入的视频长短等,演讲结束临结束时的与观众的互动等。小组集体展示讲解后的讨论也很重要,可以占用课堂内时间,或者在课下的班级QQ群中进行。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主学习。公众平台是微信中包含的一项系统服务,具有实时交流、消息推送和素材管理的功能。对学生而言,微信使用率高,操作简单;对教师而言,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模式开发的成本基本低,是搭建移动学习平台的又一上佳选择。同样地,可以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一样,教师提前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课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等,供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而且,微信公众号还可以提供课外泛读泛听材料,如美文赏析,音乐欣赏,短文听力作业等。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自主学习的后续检查同网络教学平台,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希望实现在有限的英语教学课堂内化知识,提供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做展示和讨论。endprint

三)基于批改网提高写作能力的自主学习。句酷批改网是一款用计算机自动批改英语作文的在线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比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之映射成分数和点评,并以提示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提示分为宏观提示和微观提示,宏观提示主要对学生作文给出整体评价,微观提示则是逐句提示。秉承文章多推敲的理念,学生根据批改网的提示自主修改作文,多次提交,直至达成满意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减轻教师的作文批改工作量。就像医生使用CT机一样,教师可以用批改网自动扫描清楚学生作文的各种参数,进而做出更精确更客观的判断和点评。与传统人工批改方式相比,批改网有以下特色:1.简单错误自动批改:批改网能自动识别词汇搭配,语法等常见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教师不需要花时间帮学生去指正。重复错误只改一次:人工批改作文,若多个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教师需要重复修改多次,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做重复工作。批改网则能自动积累教师的批改经验,并用于作文批改,教师无需花费大量时间重复批改相同的错误。2.作文分数立等可得:批改网能实时对用户提交的作文进行批改,并立刻给出作文分数及分析反馈,让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可以趁热打铁,迅速纠正作文存在的错误。3.按句点评一目了然:批改网能指出作文每一句中存在的拼写,语法,词汇,搭配错误,并一一给出修改建议,作文存在的错误,一目了然。除外,批改网还为学生用户提供特定知识点的扩展训练,搭配推荐,参考例句等。4.批改网APP已经上线,学生在答题时可以使用右下方的话筒功能,即语音自动识别系统,把要写的句子先说出来,然后即时呈现在答题屏幕上。如果发音不规范,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文字展示,如此学生可以检测自己的發音,无形中增加了挑战和乐趣。

四)基于班级QQ群或微信群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班级QQ群是师生都习惯的即时交流平台,邬磊在2014年从理论上论证了[4]QQ群在大学英语网络辅导答疑通知,通知的发布,活动的开始,资源的共享以及小组的指导上的可行性,而且还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相较于传统面授答疑,网络辅导答疑更能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习得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应。技术进步使得QQ群各项功能日趋完善,如即时语音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邀请往届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到班群里做客交流语言学习策略和方法,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用QQ群文件管理功能,能方便地收集学生的作业,如段落朗读作业等。微信类似简化版QQ,胜在使用人数更多,建群交流更方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内学习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从有限的课内时间,有限的课本教授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更多要靠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引导和监督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自主学习,组织构建泛在学习系统是必要且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