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17-09-27 11:49王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施策略生活化

王娜

摘要:所谓小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把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问题融入生活,把课堂上对数学的学习变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认识理解数学的思维解放。以此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本文就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实施策略

G623.5

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教学目标,活化教材内容,努力营造富有生机的课堂,让学生的认知、情感得到协调同步发展;通过建立生活化模型,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生活体验,把数学课堂教学变的具有实践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感受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内在魅力。

一、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一个让数学教学沿着密切联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指一种关系,即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充分依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生活化”。

二、研究内容

(一) 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教育阶段的任务是培养成长中的儿童,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作准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在校外的生活中必要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可使用或可利用的能力,如果缺少这些能力,“普通”的生活就会受到限制。

(二)教学生活化

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其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象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行为变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应展现出生活化的形象。例如亲切的称呼,充满期待的眼神,和蔼的微笑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都可以在无形中将师生的情感拉近。教师教条地持有“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观点,应提倡师生平等。教师应更多地扮演学生的顾问,意见的提供者的角色。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学生如果对该数学题目有不同意见或者仍存留困惑可以随时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有些教师不允许学生上课插嘴,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是抑制了学生思维的解放。轻松快乐的课堂能让学生灵活思考,开拓思路。但毕竟插嘴的学生在思考,与其扰乱课堂纪律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回老师,说不定他会有更新颖的想法,让他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2、创造生活化问题情境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结合学生的课间跑步活动导入:“每天课间操时,每个班级都会绕操场跑上几圈,那么是里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还是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呢?”“要准确地计算出长多少,需要计算圆形操场的什么呢?”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创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的问题情景。

3、引导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新时代的数学课堂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努力让数学的学习从“学会”变为“会学”。学习致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让数学的学习变为学生终身的学习。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一个具有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特点的挑战性活动。如果一畏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如何做到把数学的科学性和生活性巧妙的结合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这个知识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去调查本年级学生的体育爱好情况、每月零花钱话费情况、家庭用电情况,以及生活中一些常见数据,所得数据按规定要求整理、处理并制成统计表,然后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每组分别发表在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这样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理解世界,提高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

4、数学作业生活化

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學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表现类的作业。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或请家长参与当中。如在每一次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上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表现怎么样。这一类作业适用于各个年级,利于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也能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操作类的作业。布置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收集有关数学的一些实际例子。如,学生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创造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如“我们学校准备院墙边盖一个停车棚,至少能停20辆车,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既经济,又最省地方的车棚吗?”这一类作业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的实施,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的,找到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路子。试图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实施策略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