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几條途径,并针对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1 引言
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统的数学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现在则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键在于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造一个激励探索和交流的氛围,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且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2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要讲究它的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2.1 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证明: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1 如在“算法初步”的教学中,师给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有次文艺晚会上宋丹丹问赵本山了一个问题,何将一只大象放进冰箱里,本山一脸茫然,宋丹丹就说:“首先,将冰箱打开,再将大象放进去,后把门关上。”通过这样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完成一件事情是需要一些具体的步骤去实现,象装进冰箱的过程就可以抽象成步骤,一步归纳引出算法的概念。
2.2 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认为: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脑已经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2]。因此,数学教学中,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掘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问题情境。
例2 如在“抛物线概念”教学中,回忆旧知识:前面我们学过椭圆和双曲线,道当离心率大于1时,迹为椭圆;当离心率大于0小于1时,轨迹为双曲线;那么当离心率等于1时,轨迹是什么?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出抛物线的概念。
2.3 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3 如“韦达定理”的教学,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在法兰西与西班牙的战争中,班牙倚仗着密码,法国境内秘密地发送着情报。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急关头,位数学家借助数学知识破译了密码,效了祖国[3]。这位科学家是谁呢?——著名的数学家韦达。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了解韦达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之一“韦达定理”。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时又渗透了品德教育。
3 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及注意问题
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改进数学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几个案例呈现这些问题。
3.1 情境创设虚假,脱离生活实际
真实的情景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调动他们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去关注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但许多教师情境创设未能联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实践,情境设计仅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
3.2 重视生活化,忽视数学化
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数学的快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曲解了“情境”的真正含义过分强调情境的“生活化”,从而淡化了数学主题的教学,数学课变成了做游戏、模拟表演、动手操作等活动课,使得学生感到茫然,提炼不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特浓,而数学味淡泊,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
3.3 情境创设过于单一
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一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只有一种语调,使得课堂气氛低调,教学效率低下,老师疲惫,学生厌倦,没有起到教学多样化的效果。
3.4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弗赖登塔尔认为[4],数学教育不能从那些现成的、完美的数学系统开始,不能采用向学生硬性灌输概念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提。而数学教学应发生在现实的情境之中,数学知识应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建构。从而,情境设计的恰当与否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真实性、数学味、层次性三个问题,以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新课改应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这符合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探析[J].数学教学学报,2003,( 4).
[3] 孙 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绥化师专学报,2002, ( 12).
[4] 张奠宙,宋乃庆主编.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王芳芳,女(1985-),陕西宝鸡人,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