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娥
【摘要】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猜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合理的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大胆的数学猜想也是解决问题的源泉。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在十多年来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 引导学生 大胆猜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题思考等一步步的引导,很难充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候,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原本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相反地,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那么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勇于猜想。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允许学生有出错。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师立足于学生猜想的教学更能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猜想,能使学生正确、深化理解知识,重塑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如果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便马上判断对错,而不是让学生分享猜想过程,久而久之,会使其他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猜想不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它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下的合理推测,老师鼓勵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而不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学会怎样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另外,还要设计一定的数学情境或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善于猜想。
4、验证猜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地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因为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结论的获得,学生不仅必须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践出真知,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知而不答,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结论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 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有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 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我没有对他的猜想做出评价,而是引导大家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很快,有学生提出:“13,23,16,26, 19, 29都不能被3整除”,这个猜想显然是错误的。在经历了猜想的失败后,学生认识到不能按原来的经验猜想,应该换个角度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十位和个位调换后仍然能被3整除,如: 12, 21, 15, 51。教师立即出示了一组数:345,354,435,453,534, 543。学生计算后发现:它们都能被3整除。这一发现激发了另一些学生的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可能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有关。于是,学生又投入到对这一猜想的验证中……。在这种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片面而逐步完善。学生从发现问题,到猜想、尝试,最后到寻求方法的过程中,最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也正因为经历了曲折,最终的结论才是珍贵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猜想、体验猜想———验证———成功的过程,便是一个“乐学、会学、活学”充满个性的过程。
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有幻想,敢想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恰当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中乘着猜想的翅膀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