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庆
课堂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堂上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老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老师甚至还应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生成灵动的英语课堂。
一、巧用“错误”,培养品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英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总是难免的,也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应把学生犯错看成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将错误当作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从而促进教学相长、互动发展。
在一位老师执教的“正在进行时”一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一个学生用正在进行时谈论图片男孩正在干什么,一学生说“The boy is swim.”,这位老师没有立即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叫另一名学生再说一说,当第二位同学说出“The boy is swimming.”的时候,老师又有意识地重复了一下“swimming”,第一位同学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老师让这位同学又尝试说一说下一幅图,这一次他准确地回答出“The girl is running.”说完老师给他一个大拇指的称赞,这位同学高兴地坐下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还不能掌握正在进行时中动词加ing的规则,出现了说错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当学生出错后,教师没有斥责或挖苦学生,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另一位同学说出正确答案作为示范,而后老师又给出错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更正的机会,鼓励学生正视错误,提升信心,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自己的语音能力,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真实诠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制造“错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自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材料,有些错误虽然匪夷所思,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说错、议错、纠错中领悟知识,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记得我在上“My day”复习课时,因为要复习的时间和一天生活相关的活动词组比较多,内容多而散,枯燥無味,如果整节课仅提供一些普通的学习材料,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肯定毫无兴趣,于是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故意给学生提供一些错误的情境让学生纠错。如“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eleven oclock.”“Helen usually has dinner at twelve oclock.”等。学生边读边笑,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虽然学生开始时不停的笑声耽误了一些上课时间,然而接下来,学生却是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是扎实有效的,这样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我认为也是精彩的。
三、诱导“错误”,引发深思
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然醒悟,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并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次测试卷上出现这样一道选择题“It is hot, lets go . A.swim B.swims C.swimming”,同学们基本上选了正确答案C。老师讲到这一题的时候没有因为学生选对了而直接过了,而是带有挑战性的语气对学生说:“我这有一道题目,它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你们会吗?”老师将试卷上的题目稍微改了一下“It is cool, lets . A.climb B.climbs C.climbing”。题目一出来,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还是选择了答案C,少部分学生不太确定。老师追问到:“C答案对吗?还有同学有其它想法吗?”这时有一名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这两题好像不太一样”。老师立刻肯定了他说的话,并鼓励他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这一题lets后面少了一个go”。说完老师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接着让所有学生再次想一想正确答案是什么,并适当提醒学生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最后提醒学生要学会审题,不能掉进出题老师设的“陷阱”里去。所有学生听了都点头称是。这样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善待错误,善于“找错”“析错”“改错”,并及时进行探究,变“错”为宝,就会使教学更有效,课堂更灵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