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在玩装沙子的游戏,小小的瓶口,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个难题,但孩子都玩得乐此不疲。一个家长直接告诉孩子玩法,而孩子却很快失去玩的兴趣;另一家长则是鼓励孩子尝试用身边的工具,结果孩子发现了漏斗的作用,越玩越带劲儿。本故事告诉我们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其兴趣就会持久,否则学习兴趣短暂甚至丧失。
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学生缺少思维的灵动,思维的质疑和顿悟,没有思维培养是学习过程的缺失,这将造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难以形成,思维能力低下和学习效果差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笔者观察到教学中几种学生思维能力低效的现象,并对之提出解决策略。
现象一:课堂预设理想化,学生不学就会,教学缺乏学习过程,假而空
教师备课中的课堂预设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但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课堂预设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把教学环节设计成教师与优等生的对话,环节设计流畅,滴水不漏,缺少让全体学生感悟知识生成,铺垫成分较多。
例:教学Whats the matter?
T:How are you?
Ss:Im fine. And you?
T:Im not good.
Ss:Whats the matter?(第一次出现的内容,学生怎么会的?)
T:Im cold.
Ss:Heres a sweater for you.
本课的话题由师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引出,毫无障碍引出目的语,这给听课者不真实的感觉。多数学生没有学习思考的过程,后进生成了优等生的陪衬,他们没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就被带到了另一个环节。
策略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适时点拨
当老师表达Im not good.时,应留给学生思考的间隙,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语气与平时的不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老师下面的语言。老师要在此时抓住学生出现的思维紧张,思维空白的状态,及时加以点拨:You may say:Whats the matter?学生暂时的知识缺失得到了补充,初步感知到语言的含义和作用,进而学习新的话题,这才是好的授课契机。
策略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加以启发
教师不用为了引出目的语而非说自己身体不适,可以出示图片或动画:卖火柴的小女孩Look,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girl?学生对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定感兴趣,轻松地理解了语言使用的环境,有话可说,乐说,同样也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教师为追求课堂环节的流畅,不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失去了最佳的授课时机。课堂预设过于理想化,看似热闹,实际却是缺少内涵的课堂,浅显而空洞。
现象二:内容出示太直白,学生一看就会,思维缺乏自觉性
语言教学不排除母语的使用,恰当使用母语对于个别语法或难点的学习会节省时间和降低难度。但如果不分授课内容,简单易学的内容也直接用汉语讲解,就失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机会。
例:What do /does...have?教学设计
T:Look, I have a new pen. Here ‘have means “有”.What do you have?(PPT:你有什么?)
Ss:I have ...
T:What does he\she have? (PPT:他\她有什么?)
Ss:He\She has... (PPT:has 是have的第三人稱单数形式 )
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语言教学,学生自己能理解、总结和运用。但老师怕学生理解不了,每次都在学生思维能力刚要解决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出示词句的含义,残忍地剥夺了学生自己猜测,总结的机会,扼杀了学习思维能力自觉性的形成。
策略:充分地信任学生,放手给学生去猜测想象,自主学习
上例完全可以通过老师举例造句,放手学生自主猜测,体验和尝试使用have 和has的用法。老师利用学生的物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have\has表达。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在启发诱导中,学生自己理解了语言,学生会越说越想说。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罐子,看似装满了东西,却是死的东西。老师包揽的越多,学生的依赖性越强,自主学习能力越低。
现象三:创设情境太牵强,学生思维缺乏刺激,学的费劲,丧失学习兴趣
与上面的案例学生学的“容易”相比,如果情境创设的太牵强,学生学的费劲,无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例:What can you do?教学设计
T:(出示跑步图片)He is running. Look, I can run.(做跑状)
Ss:(跟读)I can run.
T:What can you do?
Ss:(做跑状) I can ru同法教授jump, sing 和dance.
学生会说了,但是牵引太多,学生如鹦鹉学舌一样,没有体会到I can...带来的自豪感。对于用He\She can...来描述他人的特长,掌握的也不好。原因就是情境创设牵强,缺乏真实性和交际性。让学生感受不到情境与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造成学的吃力,效果不好。
策略: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的情境,让学生置身现实生活
T:Look, this is a doll. It can run, jump, sing and dance.边演示边解释,玩具娃娃具有特殊能力,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学生边看边理解感悟,很容易地体会到can的含义和用法。然后老师再问What can you do?学生自然会用I can...来表达自己的特长。此处的语境创设简单真实,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有兴趣用所学语言去展示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和能力应成为英语教师的理念追求,在备课中体现,在课堂中渗透,使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不是一句空话。有了学生学的过程,才是真实的课堂。不要怕学生学不会,正是有了不会,才更促进我们思考如何教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的机会和体验,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这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