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柳燕
【中图分类号】G633.96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有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如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学习的新形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纯粹的讲授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呢?
一、注重“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占了他们青春生命中的大部分宝贵时空。所以,我们在继承发扬中外课堂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让学生做主人,加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人格,才能达到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教师的作用只有推动学生自主活动才能真正变成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发挥教师的创造功能,有个性地让“静”教材“活”起来,演变成为学生所喜欢的精彩小世界,增强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欲望,展示充满个性的思维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自己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后,用加法算周长,学生用加法计算出周长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用加法计算周长的算式,学生观察之后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式子中,有2组相同的加数(即2条长相等,2条宽相等);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式子中,有4个相同加数(即4条相等的边)。这时教师可提示,根据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想一想,怎样使计算简便,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之后,学生就能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宽)×2;正方形的周長计算公式:边长×4。采取这样的方式上课不仅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学习气氛。
二、强调“问题”意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学生“渴望得到什么”与“应当知道什么”、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师总是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应试的需要,强制给学生灌输自己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东西,学生像一台台机器一样被动地旋转着,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学生觉得“烦”教师教得“累”。现代课堂则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把课堂的自由权充分还给他们,让他们学我想学、思我所思,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完成任务。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连加》一课时,教师在出示情境图(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3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2只小鸟。)后实际问题:1、从图上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你觉得这些数学信息有什么联系?(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动态的演示过程。)3、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提一个数学问题吗?4、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会写算式的吗?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倡导课堂“布白”。
“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充满生命的数学课堂不应该总充斥着教师的提问和分析,而是要求教师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在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里,划亮学生闪闪的智慧光点。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有艺术的气息,诗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加法和乘法交换律”一课结束时,我出示了这样两道题目:425-78-125与180÷15÷6,我对学生说:“怎样计算简便?”每道题学生都有两种解法,我选择其中的一种:425-78-125=425-125-78=222,180÷15÷6=180÷6÷15=2.紧接着我说:“刚才我们发现加法与乘法有交换律,减法与除法没有交换律,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是老师留给你们课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出这道题的目地是让学生发现减法中的被减数与减数不能交换位置,但是几个减数是可以交换位置的。除法具有同样的规律。老师留给你们课后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天学习的加法与乘法交换律其实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过,你们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用过?”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知识的作用,虽然课已结束,而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仍不停止,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课外,留给下一节课……
四、关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有个性、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任务。只要蹲下身子关注学生,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充满智慧、灵性和创造力!相信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只要开发运用得当,就具有无尽的潜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