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宇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价值多元化、道德教育环境恶化、道德主体市场化的重大难题,这也使道德教育的动机、目的以及手段等都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因此,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制定成熟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加强学校的道德实践,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让学校的道德教育从功利性误区中走出来。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 功利性 ; 目标体系 ; 评价机制 ; 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16-02
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阵地,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各类学校的重视。但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加之实践主体错误和偏颇的认识,使道德教育逐渐步入了功利性误区。而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就是找准其深层次的原因所在,走出功利性误区。
一、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的具体表现
1.学校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在各级学校开设的道德教育课中,只是对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加以重视,却忽视了人的成长过程中其他阶段的需要,造成了道德教育的分离及孤立,未能产生合力,从而表现出教育动机具有功利性。
2.学校道德教育环境的恶化
部分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了目标性失范,处于无序状态。学校道德教育为了与“应试教育”的需要相适应,从而表现出教育目的具有功利性。同时,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也存有偏差,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教育环节,也逐渐恶化了道德教育的环境,从而也表现出了教育目的的功利性。
3.道德教育主体的市场化
这一表现形式造成了受教育者道德行为的功利化,使道德教育的手段具有功利性。当代的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等方面可以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市场经济所需求的竞争和效益已成为道德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主体解放及人的主体性觉醒也发出了号召,对“以义制利,以道德限制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等传统观点产生了有力的冲击。所以,在学生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时,道德行为也表现出了功利性。
二、学校道德教育走出功利性误区的策略
1.分年龄、分层次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其接受规范化教育的关键场所,也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想使其育人功能及德育教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克服过去的德育目标崇高化和单一化的倾向,根据不同年龄及层次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目标体系。真正做到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逐层递进地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道德教育内容。
2.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
学校应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制定道德评价机制,来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措施、教育效果、教育水平和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评定可以对学校乃至社会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成果进行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衡量,有利于及时调整和反省自身的行为结果。道德评价问题是当前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
3.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
道德实践是人们通过一定的道德目的指导,从事的道德行为、道德修养及有善恶价值和应承担道德责任的活动。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的知性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而学校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道德行为的养成。对于学校的道德建设,一方面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实践。
学校的道德实践教育主要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将道德实践渗透到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师要对道德情景进行模拟,讲授古今中外与传统道德相关的事例,开展一些富有道德含意的象征性活动,让学校的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对道德实践活动要精心组织。可以开展“三下乡”、“希望工程”等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培养。三是创设良好的道德实践氛围。制定和宣传学生守则,严格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助人为乐。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创设良好的道德养成环境。四是加强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广和做好广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认证工作。总之,实践是一切的根本,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更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4.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三个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促进个人道德素养的养成。在社会教育方面,《公民道德建設实施纲要》已对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详细地阐明,指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道德规范,并对广大公民的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道德准则作出了规定,提出了要求。但是要使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得到真正地发挥,还必须与法律相结合,使这些准则具有法律化的性质,从而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力和约束力。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将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抓好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德育合力,使其营造出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的,既能体现人的个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受教育者在系统教育和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学生人生当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和家庭的熏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环境要民主、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注重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抗挫折能力的形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打好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旭.责任建构与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10(04):61-63.
[2]赵丽萍.论多元文化时代教师的道德责任[J].教育探索.2009(08):87-88.
[3]李梅,苏钊.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65-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