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园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试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最佳的表现方式,学生在解答数学试题时,第一步就是审题。数学解题能力的好坏以及答题的正确率首先就要建立在拥有良好的审题能力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并没有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审题习惯和审题方法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减少错误率。
关键词:审题;低年级;小学数学
【分类号】G623.5
前言
目前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会灵活的变通,机械的答题,错误率普遍较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学生解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面应该重视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审题错误
(一)、由于词语认知出现偏差而导致审题出错。小学生语文的理解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学生再分析考题题目的时候很可能因为错误的理解题目中的某个关键词而导致审题出现偏差。例如,在下列数字中选出接近300的数字,298、215、302、305、296、48、149、301。在解答這道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将“接近”理解为小于但接近300的数字,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296和298,而忽视了301,302等正确答案。低年级审题出错的常见类型就是词语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审题出错,尤其是语文水平较低的同学审题出错的概率更大。因此,学科知识的练习以及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应该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重视起来。
(二)、受到以往解题思路的影响,审题马虎。小学阶段的数学其主要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辅导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比较牢靠的。学生通常会通过高难度的数学题来验证自己数学知识的牢靠程度,而面对一些较简单的基础题目就会快速作答,并不仔细审题,而数学题目是灵活多变的,学生在定式思维的影响下如果审题马虎就极易出错。例如,农夫家有4个人,6只狗,10只鸡,答:农夫家总共有几口人?学生中超过一半的解答都会是35,这就是由于定式思维和传统思维限制,学生审题不仔细,看到总共马上将三者相加,没有进行思考和分析。数学中的应用题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最贴合的,因此教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将应用题和数学运算区分开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导致审题出错。审题过程中,有时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答题,但是数学知识并非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出来,而是经过了一定的加工成为了脱离于生活的学科知识,是是抽象的知识体系的学习[1]。所以,学生在面对贴近于生活的应用题时,通常会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匮乏而导致题目判断有误。例如,在50米的道路上种植树苗,相距5米种一颗小树,问,可以种植多少颗树?正确答案是11棵,而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50/5=10,这就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又不能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导致的解答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的设计教学内容,将数学学科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审题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学生审题能力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图形题目还是应用题目都会迅速的将文字转变为数学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仔细的审题,则很有可能导致解答出错。另外,现在很多小学生认为由于审题不仔细而导致的解答错误是一时粗心的表现,认为这与自己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没有关联,事实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利用图形、列表等方法来分析数学试题的能力[2]。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就学生审题不仔细出现的加大错误应该给与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从而警示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视审题的过程。例如,教师在教授应用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仅仅书写解答过程,还应该将审题过程也书写出来,并且给予审题过程一定的分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题目时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二)对审题中的错误,通过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学生在平时练习、单元练习或者是考试过程中,题目解答出错之后应该将出错的题目通过裁剪或者摘抄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错题集。数学知识的累积不仅包括新知识的不断学习,还包括错误的数学知识和习惯的纠正。学生纠正自己错误学习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错题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定期归纳总结错题集中的试题,并分析出错的原因,避免将错误归结于粗心、不仔细。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重新回顾自己的审题过程,监督自己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最大化的发挥学生错题集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准自己知识能力的缺陷和原因,并不断改善,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锻炼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完习题之后,应该对习题过程进行检查,这一过程是解题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学生将这一过程形式化,仅仅草草的看了一遍或者是计算下结果是否存在错误。但是这些仍是不够的,数学检查要求学生计算准确,并且针对其公式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式子是否正确是根据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正确[3]。因此,检查应用题就需要学生进行重新审题并分析,相当于重做一遍试题,再一次列公式,判断答案是否与相同,这个方法是受到很多学生欢迎,但是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学生的反向思维。将未知的条件变成已知条件,进一步就可以验证已知条件是否符合题目,实现反向验证。并且,将数学融入生活,利用生活的真实例子进行验证。
三、总结
小学生常常因为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而出现错误,且后期不思考、不反省,对于所犯的错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审题的意识,养成审题的习惯,并将做错的题目用错题集记录下来方便总结和归纳。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雷美琴.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J].新课程(中),2011(9):80.
[2]张卫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J].教学管理,2008(35):44-46.
[3]董会娟.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4):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