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
【摘要】本文主要在结合当前节约型高校校园构建背景下,针对当前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构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后勤;后勤管理;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4
一、引言
目前,我国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高校作为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单位,需要从自身做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而对于高校来说,构建完善的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后勤部门是保证高校教学秩序稳定的基本辅助单位,在高校的日常运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后勤部门包含的服务类别众多,有着较大的节能潜力,因此,本文从如何构建完善的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入手,对其中制约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构建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二、节约型高校校园的构建概述
节约型高校校园的构建是未来高校校园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构建高校校园时,一是在设计上需要有全局的概念,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在功能上要全面,设计上要合理;二是在实施上,要体现出全员节约的理念,以后勤管理为例,可以在基建、设备、维修以及水电等各方面体现出节约的理念;三是在管理上,要体现出精益化、科学化以及效益化的思想,以提升管理的水平,而且要将监督与检查结合起来,对效果进行准确把握;四是要在发展上实现从“消耗型”向着“养生息型”转变的过程,有效处理效益与发展速度的关系,以保证校园的稳步发展。总之,在本文探讨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节约型构建中,也要以上文中四点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从而构造出节约型的高校校园做出贡献。
三、当前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构建面临的挑战
(1)高校教职工节能观念认识不够
有一些高校师生、员工对节能的观念认识不足,他们将水电供应保障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由学校包办,办得起学校就用得起水电,对于发现的浪费现象视而不见,甚至自身就是浪费现象的主体。正是由于他们对节能意识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对浪费现象的视而不见,使得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2)后勤社会化管理运作的不规范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运作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虽然实行社会后的后勤管理也被称之为企业,但是和其他的企业相比,却存在着缺乏产权约束等突出问题,换句话说,仍然可以看成高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源、资源也是一种商品,有其商品价值规律,应当像其他商品一样,按照其自身特点来进行管理,有偿使用。而正是由于高校部门缺乏市场机制,也导致了师生节约意识不强的现象。
(3)后勤工作环节带来的损耗浪费
在高校的后勤工作环节中,也容易造成浪费现象的发生,比如,很多高校的校园内还存 在一些年代较老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再者,有一些楼道的灯使用的是普通的白炽灯,而且还存在着供水管道锈蚀带来的滴漏现象等。而且,在日常办公中的耗材也不容忽视。
四、完善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
(1)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健全后勤节约型体制
在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建立和健全高校后勤节约型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后勤管理中需要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改变过去那种用多用少一样的错误认识,比如,可以对学生宿舍实行定时供电机制,将用电标准明确,超标需求付费等等。同时,高校后勤还需要制定出明确的节约目标以及节约措施,通过实施科学的考评机制,将节约的实际效果和资源的节约责任纳入到考评体系中,从而有效减少浪费现象。同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政策导向上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能源,鼓励广大后勤员工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做贡献。
(2)设置后勤节能机构,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
为了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节能效果,需要在高校加强重视节能工作的基础上,成立由专门领导分管的节能专门性机构,通过该机构可以实现对后勤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和协调,从而为创建节约型高校校园做出贡献。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后勤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高校后勤人员聘用、薪酬分配以参照企业化模式的运作方式,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而为提升后勤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保障基础。
(3)精细化后勤服务,积极引入新型节能技术
若要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高校在后勤管理中就务必要将服务精细化,比如,在高校的水电使用方面,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不合理的线路和设施进行整改,翻新老旧设备,从细微之中加强管理。而且高校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笔者认为,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充分使用这一优势,以促进节约型校园的构建。以变频调控技术为例,可以在高校校园的某些照明系统和电器设备之中使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树立正确节能观念,提升教职工节能意识
在完善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之中,提升教职工节能意识,树立正确的节能观念非常重要。高校需要在教职工中开展节约宣传活动,可以采用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教职工的节约参与意识。同时,高校还可以联合学生会、工会,利用电台、校园网、宣传栏以及校报等媒介,开展相关的节约主题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当前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式,强化自身的节能意识,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节约型高校校园的创建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后勤资源的主要属性,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教职工的节能意识,从而推动节能型高校校园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立峰,刘必千,陈贵翠. 节约型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01:46-47.
[2]何瑜. 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的数字化途径[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2:19-21.
[3]孙峰. 节约型校园创建中的高校后勤管理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20-221.
[4]胡畔,刘庆. 节约型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方法探讨[J]. 统计与管理,2014,05:114-115.
[5]苏跃光. 率先垂范,高校后勤部门厉行节约措施研究[J]. 时代教育,2014,11:279-2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