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孙忠梅++林铿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育人的完整系統,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深圳大学为例,探讨多主体有效整合、多要素集成共振的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并进一步提出从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等方面形成创业教育系统高效运行的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系统
中图分类号:G4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继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内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日益重视。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人才同样是重大历史使命。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12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1】,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它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创造了新的契机。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开放式、创新性的学科门类【2】,其主体涉及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其要素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与文化等,因此,迫切需要将协同育人理念引入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创业教育系统,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机制与新模式的改革,全面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创业人才。
一、协同育人理念与创业教育系统的契合
协同育人基于协同论而提出,是指通过科教协同、校内协同、学校与行业、
地方有关部门、企业等协同,努力将优质科研资源和校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共同承担育人的职责【3】,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特征。将协同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能提升教育的价值功效,并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全面育人的目的。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学校和社会(校外)两大领域。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资源要素是课程、经费、平台和文化;社会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资源要素是政策、市场、资金和信息。由此,协同育人理念与创业教育多主体、开放性特征相契合。高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校内外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和创业要素的有效汇聚,突破各主体间壁垒,释放各创业教育要素活力,从而构建和改善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和平台,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协同育人价值内涵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校企共建创业课程,校企地共建创业平台、联合出资,学校地方政府共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等协同育人机制,较好地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调动各方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协同育人,解决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活动项目结构不合理问题,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联,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和协同机制的有效创新。
二、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系统构建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创业、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学校认真分析创业者素质能力的多元化要求以及创业教育本身的协同性,逐步厘清了"激发创业兴趣-储备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业平台"的创业教育总体思路并积极实践。
1.创业教育完整系统
创业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完整过程,创业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创业教育应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育人的完整系统。深圳大学以创业活动发展路径为主线,逐渐形成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信息和创业政策多要素共振的育人体系,充分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多主体、多要素
图1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系统
协同育人系统的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适用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学校资源、校友资源、企业资源、政府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各种创业教育要素的流动、共享与融合。为确保创业教育的有序协同开展,打破校内壁垒,学校成立深圳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和创业教育工作组,统筹规划和协调学校创业教育。在工作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将教务部门的创业课程、招生就业部门的创业园、团委的课外创业实践活动、学生部门的创业奖励等进行系统整合,协同推进,改变了过去创业教育大而不强、散而不精,政出多门、单兵突进的局面,做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课程开设方面,打破学院学科壁垒,整合各学院力量成立跨院系的创业课程组,针对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创业系列课程。在培养模式方面,打破学生专业壁垒,组建多专业混合创业精英实验班,重视多学科交叉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平台建设方面,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为依托,打破资金壁垒,统筹中央、地方和学校资源,共建共管。
开创学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紧密合作的新局面。广泛开展企业合作,首先以校友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科研和人力资源储备相结合,带动其他更广泛的合作企业,使学校成为企业的成果源、智囊团和人才库,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扎实推进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深圳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建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294个,就业实践基地106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个。获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8项。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支持。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深圳大学以校友捐赠2.99亿位居全国第七。截至2013年末,来自腾讯、好日子、永亨银行、恒生银行、中粮集团、日本永旺、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等34家知名企业在学校冠名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各类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为学生企业的顺利成长提供政策倾斜。endprint
以协同育人为引领的创业教育系统构建,汇聚了校园创业教育各类核心要素,激發了创业主体的动力、活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深圳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2.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和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外层(大众化创业教育)--中间层(专业化创业教育)--核心层(精英化创业教育)"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外层面向全校学生普及性开设 "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创业兴趣引导"系列课程与"创业通识"系列课程,讲授创业概论、创业规划、创业通识、职业生涯与就业等相关知识,每年吸引自主选课学生近千名;同时辅以课外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创业活动、其他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积累创业知识,每年吸引超过万人次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创业活动。
中间层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专长"类课程和"创业拓展"类课程,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元素,增长学生创业能力,深化学生创业知识,增长创业才干。
核心层面向具有创业志向并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的学生,组建多专业协同双学位创业精英实验班或资助项目进入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精英实验班个性化制定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科学制定评价要素,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实行创业导师制、小班授课制、小组研讨制、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创业精英,已连续招收5届学生,成为学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示范区。学生创业园配备创业导师,选择和培育创业项目,开展企业孵化、创业辅导与创业训练为一体的创业实践。
三、创业教育系统高效运行的支撑与保障
1.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开展递进式创业教育
基于个性化成才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构建较为完整且富有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①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如《创新与创业》、《创业学》、《创业主题研讨》、《职业素养训练》等;②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所需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如《创业公司治理》、《商业模式》、《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业法律法规》、《应用税收实务基础》、《创业会计学》、《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等;③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增长学生创业能力,如《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生物技术创业导论》、《创业项目识别》、《互联网创新创业》等;④专业选修课中增加"创业拓展模块",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渗透创业元素,鼓励教师把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相结合。上述创业课程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模拟创业过程,为学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体系
2. 营造创业氛围,传承创业文化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学校坚持"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一贯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校初期,即着力构建学生"三大课堂"学习体系,正规严谨的专业知识教学是第一课堂;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大规模全方位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是第三课堂。对创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三自精神--"自立、自律、自强",以及学生的三种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进入新时期,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更加重视创业文化的营造,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创业讲座、沙龙、训练、竞赛、项目、实战,通过对杰出校友如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的大力宣传,培养、激励、训练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创业氛围日趋高涨。
3. 构建创业平台,训练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平台作为创业教育主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灵感和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①项目竞赛平台。举办"创业者训练营项目",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包括创业教育、商业模式、风险投资等内容的集中训练;组织、参加国内各级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②讲座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创业荔园"系列讲座;邀请杰出校友、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政府官员、风投经理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专家会诊"。组织学生前往中小企业与创始人深度交流,了解企业与社会。成功校友的楷模作用、商界精英的创新思路,唤起学生创业激情,激发学生创业灵感。③社团活动平台。创业协会指引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创业理念和商业发展模式,是一个集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校园社团组织。协会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业理论学习与研讨,二是创业项目体验与实践。协会长期组织成员和干事开展集体学习和头脑风暴,策划并执行构思项目,积极与校外企业互动产生商业性项目和实习机会,自发成立创业公司。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深圳大学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协会。④创业孵化平台。学校于2009年成立学生创业园,园区面积达2000平米,可同时容纳学生企业34个,每年投入约400万元创业基金,目前共有孵化企业32家。园区面向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自主研发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或有新意的商业项目,给予无偿资金扶持和场地资助。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为100个学生创业(实践)团队、300名学生提供演练机会。
4.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投入,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同时,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导企业和政府资金投入。经多年实践,学校已建立了长效的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学生创业活动、创业项目、创业平台的资金扶持从根本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5.制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造性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并对获得各类创业竞赛、成功创办学生企业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申报流程》、《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评审暂行办法》、《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深圳大学专业创作室实施与管理办法》等数十个规章制度,为学生开展课外设计制作、发明创造和创办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圳市自主创业补贴办法》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6. 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多方沟通交流
信息时代,交互与共享是永恒主题。无论是校园的创业文化营造、教师的创业课程讲授、业界专家的创业讲座交流,还是社团的创业实践活动,大量的创业信息、创业灵感汇聚于注重分享、渴望成功的深大学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努力构建了学校、学生、企业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面向学生、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创业培训、个性化预约咨询、创业园区企业产品推介、各类创业比赛等信息,同时提供学生创业园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信息平台为创业信息的沟通、创业企业的联络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作者简介:陈晔(1978-),女,安徽铜陵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副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孙忠梅(1962-),女,黑龙江林口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副主任,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林铿(1985-),男,广东潮州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3】李忠云.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校科技,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