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性学习促成课堂有效教学

2017-09-26 02:05李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李琼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性学习作为现代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体验性学习促成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从体验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应用策略和应用误区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

G633.955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逐渐被教师所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体验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学习中的“体验”。体验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强调身体参与,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体验性学习是以学生直观感受、动手操作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和经验,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新的知识。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从体验性学习促成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体验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体验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动机

活动性是体验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活动,将有效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一次浙江省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课上,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密度》这节课,当时正逢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上课伊始,姜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勇夺金牌的场景。之后安排一位大个子同学和一位小个子同学进行举重比赛,使用的是两个外形一模一样的杠铃,结果是小个子同学轻而易举地举起杠铃,而大个子同学则使尽全力也不能举起,引起全班学生一片哑然,姜老师趁机为课堂教学埋下悬念。

案例所选用的情境正值北京奥运会后,姜老师对杠铃进行了处理,其中一个是用泡沫制成的外形与真杠铃一样的假杠铃。这个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本课密度的教学埋下了悬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体验性理解——解决课堂教学疑难的突破口

初中学生存在年龄特征、知识贮备、生活经验、能力高低、兴趣取向等差异,当知识的理解或技能的掌握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往往就成为课堂教学的疑难点。

我们都知道,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照镜子时,认为自己前进时像在变大,后退时像在变小。当老师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时,多数学生不能接受,难以释疑,说明学生还是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体验者(观测者)站在平面镜旁,让实验者在平面镜前后退。此时体验者观察到人与像的距离变化是对等的,即两者同时变远,视觉变化也相同,可以体验到人与像的大小始终相同。

安排这样的换位体验,有效化解了前概念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不但突破了课堂疑难,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因此,突破课堂教学疑难,理解知识是关键,鉴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可增进理解效果,降低教学难度。

3.体验性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体验性学习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转变为通过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或理解知识的过程,能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大量的机会。

由于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操作困难、容易失敗,很多老师会用现成的媒体视频替代。其实知识并非科学课的唯一目标,我认为实验不但不能替代,还可采取分组实验增加冰和盐水冰的熔化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将可获得如图所示图像:海波和松香熔化实验说明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现象的不同;冰与海波比较,说明不同晶体的熔点是不同的;冰与盐水冰比较,说明同种物质在条件改变时,熔点会发现变化。

从表面看增加了课的难度,实际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更重要的是没有将能力培养挂在嘴边,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虽然有些组实验出现了失误,但失误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而亲历性正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

4.体验性感悟——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心理室

科学学科不同于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情感教育是隐性的、渗透的,但科学学科的情感教育却是可体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如科学史、爱国爱家乡教育、最新科技、生态、环保、健康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课,从知识层面上讲,有没有情感教育渗透不影响知识与技能目标,正因为情感教育是隐性的,所以需要教师去挖掘。这节内容可以挖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细胞无序分裂生长所带来的危害,我运用了《科学探索者》上所提供的一个活动。讲台前用粉笔画一个圈,让一位同学站在圈内表示一个母细胞,经多次分裂、生长后圈内就出现了人满为患现象。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体验到细胞的无序分裂生长会使局部细胞无节制的增加,再告诉学生癌的形成就与细胞的这种无序分裂生长有关,同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有体验的情感教育具有震撼力。

二、体验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策略是多途径的,本文尝试从体验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进行阐述。

1.实景体验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

直观性是体验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直观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教材知识和发展能力。

在《植物的一生》教学中,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与受精后,花的一部分结构凋谢,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会发育成种子。但多数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时间不在同一季节,在教学这节内容的春夏交接季节里,豌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棵豌豆藤蔓上从花蕾到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都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解剖花的结构,里面的子房、胚珠清晰可见,与发育后的果实、种子两者外形相似,这对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发育提供了合适的体验机会(如图)。

A开花阶段 B花瓣凋谢 C枯萎的花柱和雄蕊 D种子和果皮

2.媒体体验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给力辅助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提供直观体验的材料,多媒体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辅助平台。

《大气层》一节的教学,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蔚蓝的,因此也就有古代有关天庭的神话传说,实际上的天空是怎样的呢?这对于学习大气层是至关重要的。在新课引入时,我在多媒体上同时播放两段视频,一段是孙悟空上天庭的神话故事,一段是神舟三号飞天和翟志刚太空行走的画面(如图)。学生通过画面比较,在神舟三号上看到的宇宙漆黑一片,并没有神话中所描述的天庭,蔚蓝色的天空如何形成呢?由此引入课题。

像这类无法提供实物、实景的素材,多媒体是最好的呈现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视野;在为学生带来对太空的真实体驗的同时,进行了爱国主义和辩证主义教育。多媒体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信号刺激学生的感观功能,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形象逼真,深化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深受学生喜欢。

3.实验体验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学科核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与其它体验方式相比,实验体验是一种目的性更明确,操作性更规范,观察上更细致,分析上更科学的体验活动。因此科学课应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实验教学,能用演示的实验不用媒体,能用分组的实验不用演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

三、 体验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1.体验性过程的替代教学,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新课程教材设置了较多的“活动”“实验”“探究”等栏目,旨在加强学生的体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些栏目与教学目标无关,严格上讲是与考试无关而放弃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也有些老师嫌烦于实验仪器的准备、嫌怕于实验课堂的驾驭、嫌难于实验时间的控制,用讲练或多媒体替代实验过程。这种以知识为课堂教学唯一目标的教学方式显然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我在一次听课活动中,老师上的课题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老师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flash动画替代实验过程进行教学,电路连接、电表读数、开关闭合、滑片移动等都是以机代劳。

这种教学让我反思的是,动画连接如何让学生知道实验注意问题,理想化电表示数又如何让学生体会实验误差,操作上的替代又怎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尤如“沙滩学泳”,势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2.体验性活动的剧式表演,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上课伊始用将近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玩“暗箱打靶”的游戏。课堂上学生跑来跑去的,很是起劲,但听课老师却听得云里来雾里去。游戏结束后才知道老师是为“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铂实验”建立一个模型。暗箱中挂了许多的的玻璃弹珠,当子弹从暗箱的一侧射入时,一些可以穿越暗箱,还有一些受玻璃弹珠阻挡而掉在箱内。

为这节课教学建立一个模型是无可非议的,但用15分钟时间建立一个模型则显得太浪费。课堂有别于舞台,在求“美”的同时还要求“真”,这种“花轿式”教学只是反映了漂亮的外表而无法掩饰其内涵空洞的本质。

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提出:“用最少的时间达到课堂教学最大的效果。”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过于强调活动和气氛,使“新课堂”明显带有剧本化的表演痕迹。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实质上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有限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3.体验性资源的高投低产,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被夸大场面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滥用体验性资源。为了烘托新课程理念,教师不惜动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课堂中运用体验性活动资源,不管这些资源是否为学生所熟悉、是否为重复性资源,课堂出现“唯多是好”现象。这种高投低产的演绎方式,当然影响着课堂效益。

有一位老师为分析做功的概念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先后展示了四个相关情景:

情景一:学生活动——举哑铃,推哑铃。用以说明能量转化与哑铃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分析。

情景二:课堂活动——将苹果抛给学生,让学生接住。用以分析做功情况。

情景三:图片展示——朱启南射击。用以分析枪膛对子弹的做功。

情景四:学生讨论:1、利用身边的物体例举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2、例举做功和不做功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场景。

从单个情景分析,每个都是典型案例,且呈现方式有变化。当将许多个典型简单叠加在一起时,却无法够建典型课堂。情景的呈现不应是平行线式,而是螺旋上升式,课堂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为了活动而活动,这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评价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一节课里有没有获得知识,有没有发展能力,而不是视教师教得辛苦与否。体验性学习和体验性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必定在减负提效的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南:海南出版社

2.柯孔标《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3. 何芳、吴艳玲、樊莹《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