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要:现代高职高专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已然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从目前国内高职类音乐教育来看,音乐欣赏与音乐史教育占比较高,音乐能力的教育占比较少,这一方面受高职教育特点影响,另一方面也受高职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条件的制约。本文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音乐声乐教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良建议,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高只管转院校音乐声乐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现代社会中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主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纵向深入培养专业能力的院校类型,也应主动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音乐声乐教学作为艺术类素质教育中的能力与理论兼具的课程,理应受到更高的重视。高等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方向,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地位。所以,要想更好的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理应首先解决声乐教学水平。
一、高職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声乐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活动,抒发情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歌唱者的科学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加上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传授经验和精心指导,才造就了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一对一”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往往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职高课程设置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学生多、课程门类多、声乐课时少,这就造成“一对一”教学模式难以完全实现,因此在高职学校中,声乐课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鉴于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案和理念,在有限条件和时间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训练,逐步提高职高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声乐演唱艺术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改革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心投入到整个教学实践中来,这要求教师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的素质特长、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体会到参与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声乐上有质的飞跃。
当前众多职业高中的声乐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多集中于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是声乐教学的创新性措施之一,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更为深刻地理解声乐这门艺术,完善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式等,实践学习则可以巩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的各种发声技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声乐。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反过来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声乐学习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总结、不断成长。
二、高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课是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三年声乐课程的学习,充分开发他们各自的歌唱潜能,使其完成“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具有范唱能力”的基本要求。毕业后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又能具备在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中登台演唱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多方面期望。
但是,由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且生多来自都市之外各地区,其中包括偏远落后的山区。由于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状况不同,造成了学生的文化和音乐素质的差异。就普遍情况看,所招学生的嗓音条件、音乐素质不如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那样优越。学生入校时专业起点较低,即使有少数学生在进校前得到过声乐教师的指导,也常常只是短暂的、启蒙式的教育。另外由于高职声乐课授课时数较少,一般为普修,这些客观上的不利因素都给教学目的的实现带来了特别的困难。
声乐课作为高职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这种形式同于普高音乐院校的上课方式,在教会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传授声乐理论知识,指导他们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等专业知识方面也是相同的。但由于高职音乐课和普高音乐院校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教学计划等方面情况的不同。施教中,显示出它的不同特点。
三、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声乐教学改良建议
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声乐课程比例本就较少,在这相对较少的课时中声乐练习曲目多按照专业音乐学院专业课程进行安排,这种安排形式对于以非必修课类型为主的普通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较为复杂,因此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笔者建议在课程安排中应减少专业音乐学员课程汇总的法、德艺术歌曲占比,转为以欣赏、鉴赏的形式加入非声乐教学课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削减难度较高的课程内容,可以以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为主,形成以外国作品欣赏为主、中国作品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而针对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曲目选择则适宜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外国艺术歌曲及咏叹调为辅,“歌曲的选择不能脱离最基础的歌唱训练”;同时,作品的选择也要与职业需要相联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基础音乐教学,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涉及的是中国声乐作品及儿歌(幼、小教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入此方面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外国艺术歌曲及咏叹调的学习,这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加强科学的发声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此类歌曲应给予一定的课时安排,但不能成为教学重点。
与专业音乐院校不同,针对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教学目的,其声乐课更适合采取集体课形式。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学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是以基础音乐教育为主,因此重要的是要建立他们正确的发声概念,使其能够较为科学地训练声音,而非像培养歌唱家那样去突出培养优美出众的歌声 ;集体课将有利于学生对声乐观念、科学发声方法等共性化知识点作统一的了解。此外,幼、小教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将来自身所面对的教学大多采用的是集体课形式,所以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也有利于使这些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总体来说,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教学的目标性上与专业音乐院校有所区别,其应当针对其目标定位选择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樱子.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探讨[J].艺术科技.2009(04)
[2]吕飞.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9(06)
[3]刘江元.无界化的高职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09(11)
[4]郭义江.论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0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