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中的用人之道

2017-09-26 16:25刘胜强
唯实 2017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干部人才

刘胜强

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人才的句子很多,内容涉及人才的鉴别、选拔、任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不乏名言佳句,品读起来,意味隽永,回味無穷。就组织工作的借鉴意义而言,归纳起来,有三点粗浅体会。

体悟古人求贤若渴之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人才、广纳贤才的传统。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招贤的佳话屡屡入诗:“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充分表达了古代政治家唯才是举、思贤若渴、网罗人才、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态。柳宗元《行路难》中“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以树木为喻,对人才的缺乏培养表示忧虑。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一文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死气沉沉社会局面的不满,热情呼唤社会变革和重用人才。可见,重视人才的思想贯穿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完善,赋予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效法古人选贤任能之道。古诗词中有关选人用人的论述,内容丰富、富有哲理,对当下组织工作具有启迪意义。在选人上不拘一格,广揽英才。譬如左思《咏史》“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表达了从民间发掘人才、从基层网罗人才的愿景;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揭示了“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当前重视后备干部培养一脉相承;欧阳修、邵谒等人提出的“任人之道,要在不疑”、“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等观点,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在用才上扬长避短,量才适用。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意人才各有长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责备,要扬长避短;清代顾嗣协《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阐明了人岗相适、方能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在管理上注重实践,放手锻炼。譬如陆游《苦笋》“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诗句,主张放手使用人才,选拔人才到基层一线、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炼,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借鉴古人识人辨人之策。组工干部肩负着考察干部的重任,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也要遵循程序、客观公正,这对各级组工干部提出了考验。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秉承科学的人才观念,熟悉政策规定和考察流程,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透过现象看本质”,争当组织领域的“政策通”和“活字典”。所谓“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只有多实践,才能提高技艺,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在考察干部方面,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来的观点和认知也不一样。要真正查实查准干部,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考核干部的履职成效、工作实绩,也要考核干部的德才素质、廉洁勤政,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完整、准确地勾勒出考察对象的“画像”。在识别干部方面,做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由于个人认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打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怪圈,须全面了解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在深入基层一线中访民意、听民声、识干部;要在一段历史时期内辩证看待人才,在检验工作成果中科学评价干部,做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要善于在关键时刻和逆境中识别和考验人才,譬如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古人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不就是公而忘私、举贤达能,乐于成人之美,甘当伯乐、人梯、绿叶、“嫁衣”——组工精神的体现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朴素的言语契合了组工干部真实的工作状态,诠释了组织工作的价值所在。嗟乎!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真叫今人受用无穷!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金湖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干部人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猜诗词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