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2017-09-26 17:59布成良
唯实 2017年9期
关键词:本质现代化特色

布成良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下称“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论的基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條件下做出的新概括,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进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任何人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实践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开拓中历史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通俗地说就是要“站起来”和“富起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为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饱受欺凌,各种政治势力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站起来”的过程充满挫折,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才引导人民走出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成了“站起来”的任务。

但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让国家和人民“富起来”,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理论结合实践,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攻坚克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以世界上罕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00年,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2年,中国超过法国,位居第五。2006年,中国超过英国,位居第四。2007年,中国超过德国,位居第三。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金融时报》为此刊发评论:“过去30年,每隔约4年,中国贸易额就会翻番。”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96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则达到1160亿美元。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33616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12363元,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了98倍和92倍。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7880美元,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中等收入偏上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主要有三种提法:一是“本质属性”。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二是“本质要求”。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016年3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指出:“要想办法调动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把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体现出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本质特征”。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此后,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的讲话中,都重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endprint

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事物质的规定性。而“本质属性”、“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实际上都是同一个意思,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与本质属性、本质特征有联系,也有所不同。从联系上看,本质属性、本质特征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从区别上看,本质派生属性、要求,而本质只能有一个,本质属性、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可以有若干。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排除各种干扰。”[1] 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政治领域,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领域,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

但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就会变质,就会四分五裂,就不会有发展进步。这是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的客观真理。同时,党的领导又对其他本质特征的实现起着根本保障作用。如市场经济并不是“纯经济”问题,总是依附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习近平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2]又如,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课题”。邓小平曾对一位美国记者说:“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3]邓小平认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4]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都需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因此,我们说如果没有或削弱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本质特征将失去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不复存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1949年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5]根据这一设想,周恩来在196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行动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四个现代化”虽不能涵盖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内容,但它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内容和最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

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规模超大且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重新把“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决定仍把“四个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实践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逐步日益丰富,到党的十八大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间发展的历程,致使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历时性问题都共时性地提到中国人面前。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当政府和市场失灵之时,只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就可以实现社会良性运转。中国对市场经济从来没有采取放任方式,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政府引导型的发展道路。而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是强调综合性与整体性,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客体,而成为治理主体,国家治理也开始从“一元之治”向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共治”变革。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在国家治理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美好生活。

中国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因此,我们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23、324.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6、1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111、161-162.

[4]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政教研部主任、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质现代化特色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的女巫朋友
放缩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