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吊锭,大市场

2017-09-26 09:15徐盼盼墨影
纺织机械 2017年9期
关键词:成纱粗纱王平

本刊记者 徐盼盼 墨影 文/摄

小吊锭,大市场

本刊记者 徐盼盼 墨影 文/摄

因专件器材的特殊性,江阴通隆严控每个产品细节品质。

曾经,鲁泰纺织的一位设备负责人拿着一只进口吊锭问江阴市通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祖:“您做了大半辈子的吊锭,是行业的老前辈了,难道这个小吊锭就一定要进口吗?”

“我们能做好!但是国内的价格压着企业,好的吊锭成本高但售价上不去。比如从印度进口的吊锭每个1美元,其实我们的恒张力吊锭比他们的好,但价格却比他们的低1/3。印度的吊锭仿的KH吊锭,我们早就研究过了,这个吊锭的确是很好的,但是它还没有达到恒张力,我们的吊锭可以达到恒张力,对成纱质量有改善。”说到这件事情,王平祖很自豪。

正是对公司产品的信心,江阴通隆专门给鲁泰发了一批恒张力吊锭,结果试用效果的确不错,鲁泰又提出希望做得更好。王平祖表示做得好是因为材料,进口吊锭用得是日本的材料,价格约25000元一吨,每吨与国内相差15000元,国内的销售价格低,好的材料成本承受不起。鲁泰主动提出可以加价用进口的材料。之后,通隆和鲁泰就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到现在已经换了30多万锭了。除了鲁泰,安徽华茂也是江阴通隆的客户,据了解,他们刚谈定一个15万锭的新项目。还有以纺制差别化纤维纱线见长的恒丰集团,该集团150万纱锭100%选用通隆的恒张力吊锭。

这些重视精细化管理的行业标杆企业,纷纷选择通隆吊锭的原因是什么?

用使用者思维创新

通隆的吊锭从大纱纺到小纱,可以始终保持2.5克的牵引力。大纱重1.8公斤,到小纱的时候只有300克,普通吊锭粗纱的牵引力在满足了大纱需求的同时,就没有办法满足小纱的需求。加工大纱时重量重,摩擦力大,但这时力臂长;而小纱时重量轻,摩擦力小,但这时力臂短。应该可以做到大、小纱牵引力接近一致的。但普通吊锭由于诸多固有的缺陷,不能满足大、小纱牵引力的一致。从而在牵引力产生突变时把纱条拉细,严重时还会把粗纱拉断。在纱条被拉细的过程中正常纱段上的捻度就会向被拉细的纱段转移,从而引起牵伸效率的波动,使纺出来的细纱产生中短片段的不匀。具体表现就是成纱的CVM、DR值等稳定性质量指标恶化,布面质量变差。通隆研发的恒张力吊锭在使用过程中解决了大、中、小粗纱退绕张力不一致的问题,粗纱条不容易意外伸长、下坠。这在纺制高支纱时效果最明显,为很多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纱质量。

有一家福建的企业就曾对王平祖说过:“你们的吊锭厉害,上车以后,挡车工不用去调。”据了解,这家企业是纺40支以上的赛络纺纱,过去的老吊锭使用以后,有的粗纱断头了,有的粗纱又太松,需要人工调节,人工调节又难以调到位。通隆的恒张力吊锭在出厂时就设定好了参数,上车以后不需要人工再调节。“虽然一个锭子可能要贵5~6角钱,但是考虑到人工成本,两个工人一天工资300元,每吊锭的投入性价比更高,成纱质量也更好”,这个厂的老总说。

说起研发恒张力吊锭的想法,王平祖说90年代末就有纺织厂的专家提出要设计恒张力吊锭,在他们看来,未来要想抢占吊锭市场,吊锭要做到大、中、小、粗纱牵引力一致,才能独树一帜,但这个难度很大。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平祖的心头,直到2010年,王平祖准备正式开始做了,但是反复试验,设计上又行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个在这方面技术专业的朋友,经过深入讨论,王平祖从用户的角度向这个朋友提出做恒张力需要达到怎样的设计要求和应用方向,经过一个多月的研发,第一代恒张力吊锭终于试验成功,并迅速进入市场产业化。

目前,恒张力吊锭已经改进、创新发展了两代:第一代产品因为有摆动,粗纱会偏心,角度调节不过来,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到小纱的时候粗纱就太紧了,对成纱质量有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通隆做了大量的基础实践和调查研究,用了5年的时间研发出了第二代恒张力吊锭,终于解决了让纺织厂头疼的粗纱“紧”的问题。

王平祖告诉记者,吊锭看起来是一个小产品,但是工艺很复杂,技术含量高。除了吊锭的研发要涉及很多物理原理外,吊锭的制造也不容易。通隆通过模具制造吊锭,需要有专业经验的师傅才能开好模具,而且既不能紧也不能松,要知道保持几百万个吊锭的一致性非常不容易。通隆用了6年时间,近80万元的投入,进行了三代模具的投入和创新,才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目前在国内吊锭领域,通隆已经拥有2个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在行业里四家制定吊锭标准的龙头企业中遥遥领先。

今天的通隆年产300万个吊锭,200万个给主机配套,100万个用于客户的技术改造。一般的吊锭使用寿命是两年左右,而通隆的吊锭有的在纺织企业已经使用了5~6年,王平祖看来,在中国现在有一亿两千万锭的市场,不论是技术改造还是新项目,吊锭的市场还是很大,当然,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够不断创新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优秀专件器材市场非常大

成纱质量的好坏有60%是专件器材的原因,但对这个问题不少纺织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很多时候的野蛮操作都会造成专件器材的损坏,继而影响成纱质量。还有的纺织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设备技术参数、技术工艺,主机包括专件配件不太熟悉,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设备的标准执行,或者操作方式不当,再加上监督不力,这些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周期和质量稳定。王平祖告诉记者,现在有些纺织企业从成本考虑,没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尤其是现场保全保养的技术工人就更缺。纺织厂现在有问题就找主机厂,很多主机厂都感到最近几年的售后压力越来也大。不过我们的吊锭没有问题,王平祖说,他们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江阴通隆的恒张力吊锭成纱质量有保证。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没有纺织厂因为吊锭的问题找过通隆。不过王平祖也坦言,由于国内市场的特殊性,现在主机厂、纺织厂都把价格压得很低,作为器材厂,在经济上就会更加紧张,研发也存在困难。有的企业就会在材料上“想办法”,这对纺织企业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想办法”质量就会越下降,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不过一个好的现象是,专件器材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引起行业、企业关注,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建立市场良好的规则就很有希望了。”王平祖说,目前国内的器材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价格上去,包括锭子、钢领、钢丝圈等的质量都可以提升。国外的专件真的做得很精细,成本比较高,甚至一个螺丝、螺母都考虑进去了。国内用工价格在上涨,主机价格对专件器材的价格要求也严格,留给专件器材的空间比较小。在王平祖看来,通隆的吊锭还可以生产得更好,但由于市场压缩了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研发,吊锭行业引入高标准,需要市场、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通隆是从生产竹节纱装置做起的,除了吊锭,他们在其他器材的研发上也没有停止过脚步:智能竹节纱控制器解决了竹节纱形状变异的问题,提高了纺纱质量,扩大了适纺范围;通隆推出的双区活动盖板梳棉机,将盖板一分为二,按柔性梳理理念,分为整理区和精梳区,使设备的运转更牢靠,提高了制成率,成纱效率更高……

行业需要探索者和先行者,前期领头羊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会更高。目前,市场营销的不规范,低价竞争是对企业最大的压力,但在王平祖心里,他希望吊锭可以一代一代地做下去,越做越好,越做越精。通隆秉持着“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会将吊锭事业继续下去。通隆始终坚信“以用户为心、市场为龙头、科研开发为先导”这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通隆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始终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话语权。

猜你喜欢
成纱粗纱王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基于灰色关联的粗纱工序断头影响因素分析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粗细联自动输送系统用粗纱管脱落原因探讨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粗纱捻系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无锥轮粗纱机卷绕参数计算公式的推导
长绒棉纤维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