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田:三大观点解读行业发展
会议第一天,从上午8:30到下午6:00,与会代表几乎是在会场坐了一整天,各种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已经让人们的大脑满负荷运转了,也有一些人已经略显疲惫。然而,王树田在会议结束时的一番简短发言却让大家重新回到了会议的高潮。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王树田在总结发言中用了这样一句热度极高的话引入了此次年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智能制造。但更令人关注的是,他谈的并非智能制造当前发展到什么状态和行业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情况,而是由智能制造延伸开来的深层次思考:在智能制造的大势之下,我们如何做才是最合理的?
王树田明确表示,智能制造是大势,但仍需要一个过程。的确,行业企业必须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市场需求,把握住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以前我们总把“性价比高”作为我们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事实上呢?王树田就这个问题举了两个例子:其一是2000年左右他接触到的一家台湾做清梳联的企业。据介绍,这家企业当时有了一个机会要出去投资,他说大陆设备性价比好,打算用国产设备,不过采购前他仍进行了一番比对,纺纱机械领域的几大家企业都在,不过,出乎意料,最后这家企业却并没有选择国产设备。另外一个案例是有一家福建的纺纱企业,打算上新设备,虽然主流趋势中大家都在用集落长车,但是这个企业仍旧用了自己的方式进行设备对比,详细分析了长车和短车的效益,最后通过有力的数据支撑,决定企业还是选择短车,据了解,仅设备投入一项就让他们比预期减少了50%的投入。
由此看来,大势必须跟上,但是也要结合现实需求。如今我们所谈智能化,到底该如何看待?如何做?当然,不管是智能化还是自动化,归根结底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若客户最关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都达不到,又何谈智能化?
王树田
如今的行业市场竞争“红海”依然有,但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规划并践行着自己个性化发展思路,借以规避同类恶性竞争。不过,只要在市场上,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王树田表示,竞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行业和企业进步。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竞争。
王树田谈及竞争时提及了一个案例。以前细纱机的进口税很高,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扶持民族产业,然而,事实是有一段时间国产细纱机进步的速度很慢。同期,海外企业纷纷在国内投建工厂,于是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下我们输给了人家。能够在被扶持的环境中成长自然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我们是不是该担起应有的责任,好好在这样的庇护下做好设备,而不是安逸地过日子?王树田也表示,近几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产细纱机的技术进步表现不错,竞争让企业更有实力了。
王树田为纺纱机械分会会长单位和名誉会长单位授牌。
说到合作,王树田也谈了一个现象:海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机与专件器材在进行深度融合,有主机企业并购相关专件器材企业,然后,他们会让这个器材企业保持相对的独立,进行开放性经营,企业活力不减。而一些国内企业的做法则是收购专件器材企业后,封闭它,只为自己服务。对比之下很明显可以看出,后面的做法对于企业自身和并购的企业都不是最优选择,开放、共享或许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大收益。在当下的产业发展状况之下,很多企业在加大成套能力的修炼,或通过并购或通过合作,力争补齐短板提升自身的服务力,如何合作?如何发挥优势,行业企业应该考虑清楚。
创新是永远的命题,每一次行业会议都会在各个层面上谈及创新。对于很多行业企业而言,也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在踏踏实实地行动中。
王树田坦言,当前有不少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有些企业似乎已经有些迷失了,觉得自己做得都非常好。但事实上,我们的企业无论从管理水平还是创新能力上都与国际优秀的企业存在不小差距。以科技创新为例,他谈及了德国企业卡尔迈耶的做法。“这家企业自成立以来就将10%的销售收入用于自身的科技创新投入,不管遇到怎样的状况,几十年从未改变过,企业一直都非常重视创新。”王树田表示。他还谈及了两次拜访范德维尔的感受。在他看来,这的确是个值得人们赞扬的企业,他们在管理和创新方面的精神值得行业企业学习。“我曾拜访过这家企业几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家企业曾先后投建了两条生产线,从各个方面来说,这两条生产线都是非常出色的不管是环保性还是技术水平,可最近的一次企业拜访,我仍看到他们在进行生产线的改造。”由此看来,这家企业的创新就没停止过。
王树田提及的这两家企业在全球业界都是响当当的品牌,相信之所以将他们作为案例分享,是让行业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的企业似乎该把自己放在产业链中,真正看清楚自己。
王树田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期,无论IT技术、互联网还是制造技术等技术的发展都在为我们的创新与提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而我们同样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理应依托这些资源为自己、为行业赢得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