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委 东海县人民政府
做好“加减乘除”法 拓宽富民增收路
江苏省东海县委 东海县人民政府
江苏省东海县把“聚焦富民”摆在突出的位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认真做好“加减乘除法”,走出一条具有东海特色的促进农民增收之路。“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去年达到14487元,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注重发挥优势,推动“特色+富民”,拓展增收渠道,不断做大富民“蛋糕”。一是主打“水晶+富民”。围绕“把东海打造成世界水晶行业最具权威地方”目标要求,积极构建“以天然水晶为主导、以彩色宝石加工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为突破”的产业体系,打造“一城一馆两园”水晶产业发展平台,发展线下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线上水晶商户3万家,有力带动了县乡群众就业创业,全县现有从业人员近25万人,线上线下年交易额突破160亿元。二是致力“高效农业+富民”。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文章。初步建成310沿线及周边高效设施农业集聚区,2016年新增高效农业8.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4.2万亩。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167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9.4万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全县拥有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实现旅游收入58.2亿元,增长9.2%。三是发展“外派劳务+富民”。立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走出国门淘金,提高工资性收入。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约4万人,足迹遍布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完成外经营业额4.5亿美元,新增外派劳务10370人次,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着力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用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减”,换取收入含金量的“增”,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预期更稳定。一是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福地。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加快建设一批街头游园绿地,建成一批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打通一批断头路,城乡宜居环境不断提升。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依法清理取缔土小企业74家,关闭畜禽养殖场122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二是积极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十二五”以来,新改扩建各类校区285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完成迁建,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新建总供水规模20万吨/日的城北水厂,新增194公里主管网,形成城乡同质供水体系。星级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密织社会保障网络,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均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每月提高到410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876套,2075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关键服务平台、富民优惠政策三个方面,努力释放富民的乘数效应。一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创建国家级(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提高服务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能力。作为重要载体,“一中心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一中心”即建设农业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综合试验站新址揭牌,获批省级重大创新载体项目。“一园区”即建设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西诺花海、晶都百核园等6个项目进驻园区。二是搭建关键服务平台。积极融入新经济、新业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对农民带动性强的创业孵化平台,国家级众创空间楼友会正式入驻,啡咖啡(东海)互联网+众创空间正式开业,打造了东海大学生创业园、江苏软件园双创基地、晶体空间站、晶巢青创咖啡馆等一批创业孵化器,跻身中国电商百佳县、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三是出台富民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东海县鼓励全民创业政策三十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突出对农民群体的扶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农民创业活力,掀起农民创业热潮。
着力破除对农民创业就业的制约、束缚,进一步释放富民红利,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贫困人口。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着眼于破除农民增收致富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盘活沉睡的农村资产。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等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年交易额逐年增长,2016年交易金额达2.03亿元。二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畅通农民创业渠道,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潜能,作为简政放权的重要工作,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落实政务服务“一张网”、商事制度“证照联办”、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等制度,进一步“瘦身”提速,农民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三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围绕“十三五”9.2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深入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石梁河库区,做好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工作,用“绣花”的功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