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沛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拓展新空间 构筑新优势推动农业对外合作再上新水平
吴沛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聚一高”新实践的重要举措。要把握形势、积极推进,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紧密衔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深化农业优势产能和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一)江苏农业对外合作工作,成效明显、亮点频现。农产品贸易增势明显。在外贸形势严峻、全国全省外贸进出口双下降的背景下,2016年全省农产品贸易实现双增长,农产品出口35.9亿美元,进口11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6.6%和3.6%。2017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81.8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2.0%。其中农产品出口18.2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8.8%,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幅5.4个百分点。肠衣、紫菜、大蒜、脱水蔬菜等特色出口产业群成为重要支柱。农业“走出去”务实推进。2016年,全省新批境外农业投资项目27个,同比增50%,农业对外协议投资额4.8亿美元,接近2015年的4倍,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协议额占全省一半。2017年上半年,全省新批境外农业投资项目5个,农业对外协议投资额1亿美元。为加快推动江苏农业“走出去”,江苏省农委还专门组织人员赴乌兹别克、柬埔寨、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农业对外投资实地调研,今年6月份协助农业部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等6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农业交流合作载体提档升级。2016年以来,全省新设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区59个,新增宿迁市宿豫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江苏海企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经农业部公示列为全国首批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经农业部公示列为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农业对外合作载体建设层次与水平不断提高。第十八届农洽会设立境外展位169个,同比增长16.6%,创历届新高,农洽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现阶段农业对外合作,任务艰巨、挑战严峻。农业对外合作,涉及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国家抬高贸易门槛,我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贸易成本增加;一些农业国际利益集团,不仅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贸易和70%的油籽贸易,在农产品多边贸易以及自贸区投资贸易谈判中话语权也不断增强。从产业发展看,江苏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逐年增加,平均工资比全国高24%,比东南亚国家高1倍以上。同时,江苏农业在质量品牌、规模经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差距,一些出口产品没有自主品牌,“贴牌”占主流。从思想认识看,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农业对外合作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开放型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一些外向型农业企业存在“畏难”思想,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农业“走出去”决心不大、信心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正确面对,并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市场必然、需求使然。江苏是农业资源小省,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大省、农资生产大省、农业科技大省,必须加大对外合作力度。这是落实“两聚一高”新实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新实践,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发展开放型农业,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推动在农业领域就业,也能够示范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创业致富能力。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016年全省农产品贸易逆差83亿美元,除蔬菜、水产品外,油料油脂、棉花、大麦、大米、猪羊牛禽肉等逆差已成常态,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既可以倒逼我们健全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也能够推动江苏优势产能和技术向外转移,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这也是深化农业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必然选择。亚非拉国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开发潜力巨大,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补双赢。譬如“走出去”发展农牧场,解决江苏农业资源不足、农产品加工原料不足的矛盾;“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输出实用技术、先进农机和农资产品,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和农资不足的矛盾,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发展原则上,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兼顾合作各方利益,共享农业领域发展经验和成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互惠。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建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开放型农业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坚持统筹谋划、积极推进。着眼全局,统筹谋划区域布局,紧密结合国家重点推进项目、现有对外投资项目以及优势产业等,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坚持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科学合理决策,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应急预案。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在战略定位上,要聚焦增强四个能力。一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价格、质量、信誉是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发挥江苏规模经营、科技进步等优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加快制定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信誉竞争力。二是增强农业资源配置能力。按照比较优势安排农业生产,推动资源配置更多向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转变。一些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开展全球化农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也掌控了世界农产品的定价权和贸易主导权。要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全球范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积极打造跨国企业集团,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国际话语权。三是增强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在水稻、蔬菜、蚕桑、畜禽、农机及农药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向外转移产能的现实条件和巨大潜力。但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经验,对于产能合作这一新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方面工作力度较为薄弱。要力争在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技术、重点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农业技术、装备和农资投入品等向外转移,带动产业升级。四是增强工作体系服务能力。加快农业对外合作,离不开有力的工作体系。各地要加强与外事、驻外商务及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关注农业对外投资所在国涉农投资贸易的政策法规及动态,为企业投资实地调研、风险评估、登记注册、纠纷协调、权利保障等提供服务,保障农业对外投资与贸易权益。抓紧完善农业“走出去”项目库,加强对农业“走出去”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加大对“走出去”企业涉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一支农业对外合作专业人才队伍。
(一)主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合作主体。企业是农业对外合作的首要主体。深化农业对外合作,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特别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农业对外合作的主力军,树立典型标杆,强化示范引导,尽快培育1-2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一要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从全省6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来看,仅一半进行了海关注册,具有出口经营业绩的只有1/4,自营出口额仅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8%。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创建,加强政策扶持,进行重点培育,努力将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打造成出口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省农产品出口。引导现有出口龙头企业有序扩张,强化技术、品种、装备引进与更新,着力开展境外质量认证与商标注册,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二要培育一批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强化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扶持、指导服务及人才培训,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及葡语国家等区域培育10家重点企业,积极推进坦桑尼亚中坦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印尼农工贸经济合作园区、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园区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茧丝绸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境外投资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带动江苏优势农业产业走出去。三要提升一批农业“引进来”主体。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继续做好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农业“引进来”主体加强与国外大财团、大公司、大商社及知名院校合作,积极采用投融资、合作开发、境外上市、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与范围,大力提升农业引进来的质量和效益。目前,省里正在南京江北新区推进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吸引和支持一批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集团、创新团队入园发展。
(二)主攻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合作产业。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江苏技术、加工及市场等优势,结合境外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及市场特点,积极开展产能转移和国际合作。一要注重优势出口产业的集群发展。以邳州大蒜、宝应荷藕、兴化脱水蔬菜、灌云灌南菌菇、如皋肠衣、赣榆泥鳅、沿海紫菜、盱眙宠物食品等八大出口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着力打造园艺、畜禽、水海产品和特色粮油等具有江苏特色、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按照“产品外向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要求,每年新建一批出口农产品基地,推动出口农产品集群集聚发展。二要注重境外原料基地的差别化发展。围绕全省农产品加工原料与市场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葡语国家的农业合作,根据资源禀赋和企业意向,重点布局中东欧地区小麦、玉米,中亚地区大豆、茧丝绸、棉花,东南亚水稻、棕榈油、蔬菜、热带水果,非洲地区棉麻以及大洋洲牛羊肉等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三要注重对外合作的全产业链发展。海企集团及如皋双马集团在境内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方面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把产业链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前伸后延,既可以通过入股、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介入境外配套产业,也可以收购兼并、自建基地实行全产业链经营,着力打造江苏农业境外品牌,提升江苏农业境外投资开发的整体竞争力。
(三)主攻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对外合作技术。技术支撑是深化农业对外合作的核心要素。当前“互联网+”、生物农业等快速发展,要加快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创意嫁接到农业发展上来,增强农业对外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快推进优势技术集成。江苏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稳居全国首位,常规稻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在派遣农业援外专家等方面表现突出,多次得到受援国及农业部的表彰。各地要进一步加快稻麦高产栽培、设施园艺、蚕桑种养、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和沼气等优势技术集成,形成江苏技术标准,推动优势品种、技术、装备、标准整体打包输出,加大产能国际转移。二要加快推动科研院所抱团出海。全省现有涉农科研院所70所,农业科研实力雄厚,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力量较强。要围绕农业对外合作需求,集中科研力量抱团出海,组织开展境外联合攻关、试验示范、集成推广,在境外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加快构建科技合作新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兼职、挂职、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对外合作项目,与境外涉农企业联合创新创业,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四)主攻搭建机制灵活的对外合作载体。目前,国家已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对外合作载体,在江苏建设了10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还在连云港等市共建农业国际合作试验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对外合作载体建设力度,更好地促进农业领域人员、产品、技术、信息、贸易、投资等交流与合作。重点突出“一基地、两区、多平台”:一是加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全省建设了一大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区,但总体规模并不大,只有100万亩左右,全省1/3的县还没有。要按照“扩总量、提质量、上水平”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扩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区面积,提升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建设出口农产品基地示范县,以县为单位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国家明确到2020年将建成若干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现有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等载体的区位、产业、技术、人文优势,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技术和模式,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先行先试。境内农业合作试验区要突出创新探索试点,以政策导向、平台支撑、部门协同为主要功能,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资源配置能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要突出引领带动作用,以试验示范、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为主要类型,带动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发展。三是加强多元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境内办好一年一度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突出农业国际投资与贸易合作主题,进一步提高境外展位占比,把农洽会打造成具有较高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品牌展会,为海内外农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境外以参加美国优质食品展、法国食品展、德国食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为契机,开展农产品专场推介和企业对接活动,提高参展效果,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要充分发挥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理事会农业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等联络协调作用,进一步推进江苏与巴西、安哥拉等农业资源丰富的葡语国家农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