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将转型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要对接社会需求,从调整教学目标的定位、修改教材内容的比例、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拓展课外学习实践的空间、重建教学评估的标准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实用、高效的大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软实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改革 实用 高效
随着中国教育结构的调整,近700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将逐步向应用型转变,其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的技术或专业人才类型。在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重新思考大学语文的定位、功能和价值,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大学语文教学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生产、技术创新服务,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学习技术技能的能力和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求职就业的软实力。首先,大学语文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社会历史,尤其在人文关照、生命价值等层面的教育熏陶,对应用型人才价值观、世界观的提高大有帮助。其次,大学语文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理解、表达、沟通能力。再者,语言文字的训练总是和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
然而,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偏重文学性、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吕叔湘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而这种“高耗低效”至今仍普遍存在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要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追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凸显大学语文应用性和工具性的专业特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要构建实用、高效的大学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调整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要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向社会推销自己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一个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就业压力下,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一般的文学欣赏课,而应该成为一门综合课,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尤其在理工科地方本科院校,要改变过去偏重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教学目的,以强化大学语文实用性为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写作、口语表达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将课堂与职场衔接,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扭转大学语文在某些理科院系不受欢迎的被动局面。
第二,修改教材内容的比例。长期以来,我们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选编。要加强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大学语文教材必须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一是针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教材结构重新组合。比如:针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应用文写作版块,诸如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实验总结等内容;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交际口才版块,诸如演讲、辩论、自我介绍、求职面试等内容;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增加头脑风暴版块,诸如发明专利、广告设计、活动策划等内容。二是针对不同院系的专业特点对教材篇目重新选择。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不应只狭隘地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应包括其它人文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章,结合学生所属专业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科普文,將理工科知识和传统文学文化之美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
第三,改进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语文要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探索实用高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途径。首先,要转换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指导者,让学生由接受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参加课堂内外的相关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革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现行大学语文教学仍然以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讲授法为主,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互动式教学则可以通过教学形式的动态性和趣味性,采用讨论、辩论、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产生思想观念的碰撞,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作文辅导和学生职业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写一些市场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生产说明书、产品广告等等。第三,加强教师团队协作。从2014年起,湖北工程学院《大学语文》课题组在本校理工科院系的《大学语文》教学中采取了协同教学的组织方式。每一个授课班级,以“1+5”模式,即主课教师配协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协同教师是集中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让每个老师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负责一个或两个单元的教学工作,精耕细作,力图使教学内容丰富深入、教学语言精彩生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这种教学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了全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最后,还可以采用一些促进课堂互动的教学辅助手段,例如雨课堂、微助教等。endprint
第四,拓展课外学习、实践的空间。如前所述,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不懈、逐步提高的过程,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数有限,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建立起一套課外长效辅导机制,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笔者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外学习的空间。“十三五”规划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2],可见学习型组织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很多人把“学习型组织”误解为“组织型学习”,而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3]。大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提升能力,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教学辐射到课外,既要多渠道多途径的给予学生指导,也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交际的魅力和作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技巧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第五,重建教学评估的标准。应建立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把知识考核为主调整为能力考核为主,改重阅读轻说写为听说读写并重。既要评定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将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文字类、创意类竞赛的成绩纳入评估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内外学习和训练中来。
综上所述,转型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思路,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从而增强学生在求职就业竞争中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教发[2015]7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7-07-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兼谈“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5(3):21-26.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8.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4B02)。
(作者介绍:杨晓慧,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