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晶,吴明珑*,刘洪娟,陈 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在脊柱侧凸患者ERAS中的应用
谈 晶,吴明珑*,刘洪娟,陈 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在脊柱侧凸患者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入院的72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模式,包括同时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框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疼痛程度和下床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患者疼痛满意度、下床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全人、全程,个性化专业护理,同时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全人全程护理;脊柱侧凸;加速康复(ERAS)
脊柱侧凸多发于青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外观、生理功能及自尊心[1-2]。现阶段,矫形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凸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由于脊柱侧凸严重影响了患者胸廓的容积和左右的对称,损害了肺脏的大小和生长发育[3],国内外研究指出脊柱侧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5.7%~44.1%,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最高[4-6]。全人护理是指以患者开放性整体为问题的思考框架,强调以“人”为中心,根据人的身、心、社、灵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人的最佳护理。全程护理是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通过我们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优质护理。而多学科的合作以及全人全程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实施在此类患者身上,为加速康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入院的72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男例19,女例17;年龄5~28岁,平均年龄(15.2±6.1)岁,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4~29岁,平均年龄(14.3±6.6)岁;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4.0±3.1)年,平均住院日评定:对比2012~2015年,采用全人全程个性化护理后,骨科年整体平均住院日缩短。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比组。
1.2 方法
1.2.1 多学科全人护理团队及ERAS护理框架
由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患者、家属团队共同协作。并成立伤口、心理、康复、疼痛、糖尿病、居家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及静脉小组等九个小组共同完成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及术后恢复。
1.2.2 术前评估
院前服务(院前咨询,超前教育,超前训练):我们将术前护理延伸至入院前服务,在患者就医时向患者发放宣教手册,让其在家里就进行肺功能的锻炼,让患者在还没入院前肺功能就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饮食护理:营养小组向患者介绍饮食相关知识,制定饮食单,优化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缩短术前禁食水时间,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心理护理:由心理小组介入,向患者介绍手术台次,家属等待间,手术方式及营养治疗方案。超前镇痛宣教:医生,麻醉师及护士进行镇痛的方式及方法的宣教,并实施预防性镇痛措施。
1.2.2 术前适应性训练:术前牵引及术前折返训练,方法为每日三次,每次30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酌情)术前肺功能训练:①爬楼梯,2次/d,20 min/次;②吹气球3次/d,20 min/次;③有效咳嗽及缩唇呼吸训练,3次/d,20 min/次。
1.2.3 术中管理
手术中: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皮肤管理,预防压疮并进行体温的控制注意术中保暖;康复师进行神经电生理的监测;麻醉师进行麻醉效果的监测;医生进行术中预防性镇痛。
1.2.4 术后护理
术后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常规24 h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②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 h可开始枕枕头,之后不超过2 h翻身侧卧一次,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轴线翻身。③切口敷料的观察,切口引流管及尿管的固定及引流量的观察记录,指导患者预防管道滑脱。④饮食指导:缩短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麻醉清醒后2 h无恶心呕吐开始饮水,饮水1 h后无恶心呕吐开始进食,以清淡流食为主,如粥、面条。⑤管道管理:尽量减少管道留置(包括尿管和引流管),尽早拔除尿管和引流管。无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当天输液完成后给予拔除尿管(术后6 h后),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带有镇痛泵的患者术后第一天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和患者对镇痛泵的反应后再决定是否拔除尿管,镇痛泵使用结束后必须拔除尿管。⑥术后疼痛管理方案,由医生,麻醉师及护士进行镇痛评估,使用个体化镇痛、超前镇痛及多模式镇痛方法相结合。⑦控制静脉输入的液体量,液体量控制在1700 mL.⑧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促进康复,由专业康复师介入指导。踝关节背身背屈运动、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曲髋曲膝运动及肩关节外展旋转活动:从术后第一天开始,3次/d,20 min/次,行功能锻炼至患者下床活动。肺功能锻炼:⑴有效咳嗽及缩唇呼吸训练,3次/d,20min/次。⑵吹气球3次/d,20 min/次。从术后患者清醒后开始实施至出院。⑨出院指导:发放专门的脊柱侧弯宣教手册,详细讲解出院注意事项。⑩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社区随访。
2.1 住院天数评定
经过逐渐的全人全程个性化护理,骨科连续年整体平均住院日比较,可见经过全人全程个性化护理,相比2012年度的平均住院日,2015年度降低了12.8%,其中脊柱组降低了7.9%,这说全人全程个性化护理在在脊柱侧凸患者呼吸训练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2.2 疼痛评分
术后当天疼痛评分平均3.8分,术后第1天后疼痛评分平均1.6分,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比较
2.3 下床活动时间
快康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改善(佩戴支具的情况下),见表2。
表2 下床活动时间
综上所述,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模式在脊柱侧凸患者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因缩短了患者禁食水时间,使患者口渴舒适度增加,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能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及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度,而因多模式的超前镇痛,使得患者疼痛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护共同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人、全程,个性化、预见性的专业护理,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肺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骨科专科护理品质,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是ERAS成功的保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系统的总结评估,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广泛的用于骨科疾病中。
[1] 叶启彬.脊柱侧弯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98.
[3] 郝 冉.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4] 贺秋兰,叶 芳,舒海华,等.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08):673-679.
[5] Coe J D, Arlet V, Donaldson W, et al. Complications in spinal fusion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report of 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mmittee. [J]. Spine, 2006,31(3):345-9.
[6] Liang J, Qiu G, Shen J,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scoliotic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pulmonary dysfunction.[J].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2010,23(6):388-9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4.86.02
课题编号:WJ2017M060,项目名称:跨学科团队在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吴明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