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娇
摘 要:小学班主任的最高工作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期间,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班主任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工作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要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管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依赖性较强,正确的班级管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教学,如果教师严加管理约束学生,只会加大班级的管理难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个性
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阶段,小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交互的桥梁,在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例如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掌握他们的生活动态,尊重学生,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实施班级管理策略。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体现“管理有法,管无定法”的教学管理策略。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班主任工作开展的若干因素
1.我国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大了班级管理的工作难度
受“计划生育”改革制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之父母对孩子的百般纵容,造成学生的个性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每周三班级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值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加强其团结合作的能力。但有些家长听到学生在学校做劳动,就担心学生身体以及怕影响学生学习,这种想法阻碍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2.班主任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班级管理以提高成绩作为教学的中心,导致了班主任难以开展管理工作。通常,在每一年都会进行年终总结,通过这一年的教学成果和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判定职称的高低,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减弱。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上,一些教师采用压制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应试教育的发展,加大了管理难度
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将百分制和等级制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很多時候学生过分追求分数,攀比分数,导致了一提到分数就想到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过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素质低下。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会考试,统一大纲,统一考试内容,统一标准答案,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反而对学习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转变意识,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尽管它们形状、大小和颜色完全相同,但在纹理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学生家人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学习态度降低,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表现在个体特性方面。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总是拿表现不佳的学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相比,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在教学上做统一要求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无法改变的。
2.互换师生角色,创造新颖的教育艺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所处角色不同,导致了处事方式也大不相同,这给班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谓“角色互换”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应做到相互理解,在行动上要做到相互支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班委作用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学生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在尊重学生个性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让班委参与到班级决策中,提升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
4.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从学生的观念上看,教师的形象是威严的,教师的教育被他们认为是一种训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十分复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一分尊重,少一分轻视和处罚,在个性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不强迫学生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促进,才能促进教育工作上的良性循环。
5.以学生为本,有艺术地处理好日常小事
在教学过程中,“严厉”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讲究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孔子云:“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学生犯错,班主任应明确指出错误,冷静处理,同时还应宽容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班规,建设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总之,在现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和谐管理,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班级中全面发展。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综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超越意识,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诗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J].天津教育,2009(4).
[2]陈明辉.班主任的“心”: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编辑 李静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