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珍
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轻松理解文中的词句,读懂文章内容,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如何让低年级词句教学与快乐相随?下面,本人就结合《画家牧童》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词的训练
在低年级教学中,如果抽象地就词释词,不仅难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枯燥的解释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做:
1.演一演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做动作、表情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所以课文中出现的动词或者名词,可以通过做动作或实物展示轻松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它把很多词语的意思具体化,学生在动一动、做一做的过程中既领会了词语的意思,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2.看一看
低年级的教材中总有一些插图,教学中的好多插图也可以直观地表示词语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画家和牧童》一课在写戴嵩画技高超时用到了“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样两个绘画中的专业用语,当时我出示了戴嵩的《斗牛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指。學生很快指出了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而且有些学生还忍不住用自己的指头充当笔开始动作演示。
3.说一说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学习词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词语,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如《画家和牧童》这课中有这样的几个近义词:夸赞、称赞、赞扬,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我让他们用上其中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说自己对戴嵩的画的评价,就这样,几个近义词采取替换的方法都理解了。这种词语当然好理解,可是对于一些关联词语的意思解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对低年级学生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读懂句子之后再进行造句练习,才能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想一想
学词不能单单地停留在书本上,对词语的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词语积累可以为阅读与写作铺好“路基”。如《画家和牧童》一课中教书先生和商人称赞戴嵩的画时用到了“神笔和绝妙之作”,我让学生也想一些词语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积累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学生知道了它们与文中前两个词语的关系,积累了新词,也活跃了思维。
二、句的训练
在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重点句、特殊句型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看图想象
低年级每篇课文中都配有与文意相应的插图,为了让学生对重点句型有更深的体会与记忆,我在学文过程中常常引导学生看插图,观察想象真实事物或场景,从而理解句子意思。如,《画家和牧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呆”是怎样的状态呢?这时,我让学生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当时围观者的表情,内心的想法……然后照着图中人物的样子表演,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意,也培养了观察及想象能力。
2.抓重点词句
每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相关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如21课有这样一句:“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这就要抓住“著名”这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写戴嵩的句子。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对学生理解戴嵩作画动作的句子,围观者夸赞的句子都有很大的帮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画家?画技又是怎样的?他有多著名?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比较学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学生要爱语文,首先就要体会语言的美。而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生动的句子,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好处,我又出示了这样的句子,“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有钱的人还争着购买。”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说说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经常进行句子比较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句意,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现在同学们写作时已经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4.朗读体会
从古至今,诵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三分文章七分读。”很难想象没有诵读的语文课如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学习时,我出示了本课的重点句,然后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范读、领读、带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在这一课中,主要是不同人物的语言体会,如教书先生和商人的震惊,牧童的天真,大画家的谦虚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模仿人物语言时神情并茂,到最后有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用上了动作,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一次次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更深了,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李勤.论句子语义中的命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