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数学思维

2017-09-24 04:28张建华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结合律交换律乘法

张建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课堂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思想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然而,当今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很多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学生想要知道的,有时候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有时候可能对学生又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上课兴趣不高。长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谈不上创新能力了,最终导致一部分学困生的出现。其实,“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思维创新能力自然会提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在必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那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要让位,要从思想上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当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我鼓励学生课前利用探究单大胆提出各种问题,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汇总解答,对于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再讲解,鼓励学生互相解答,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很愿意解答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及时表扬,并且对有价值的问题在班级群里展示供学生参考,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爱提问了,而且问题越来越有针对性。下面是学生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心中所想、心中所疑。“有没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很容易发现结论,之后的问题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有了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自然就有了。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兴趣。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调动其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有了需要再积极思考,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我让学生在20米泡沫条上每隔5米模拟植树,有学生植了4棵,有学生植了5棵,还有学生植了3棵,这时我告诉学生这些方法都是对的,学生明显表现出不解,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棵数不一样?”“跟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后面的操作中,我又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丰富、爱绘画的特点,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动手画出两端都植时的间隔长度和植树棵数。学生兴致盎然,优等生大多画得复杂,学困生基本画得简单,虽说千姿百态,但都异常投入。有的平均分了2段,有的平均分了4段,还有的平均分了10段。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既专注于自己的创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当然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问;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讓他们优先发言。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呼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让问题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终身受用。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律交换律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探究求和问题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巧用乘法结合律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