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妙健+孙磊磊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保证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有效性,通过灵活安排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用性。就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践与思考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思考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还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技术性难题。
一、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弊端
1.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时,被各项活动所吸引,充满了好奇心,时常能在拓展性课程中看到孩子们因为一些分歧而进行激烈的辩论或者专心致志做实验的场景。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不同,导致部分学生会对部分课程很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就不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由于课程时间紧张,但课程内容较多,导致没办法进行深入教学,因此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却又不能深入了解,老师为了赶课程教学时间不得不进入下一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学习科学的持续性大大降低。
2.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受限
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使得科学教学探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小学科学的老师为了赶课程教学的进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能压缩学生科学探究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和老师在科学课程中都不能尽情尽兴,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忽视对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老师需要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某一动物的特性联想到另一动物。老师应该对此学生的想法进行表扬,并将另一动物的特性进行讲解描述,使其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可以做到这一点,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忽视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行为。学生了解了老师这种无视行为后,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渐减少使用这种发散思维,将不再执意追求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将致使学生难以运用这种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二、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改善策略
1.课内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时间短、深度和广度不够,实际课堂只有45分钟,而这种拓展性课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较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理解科学事物的形成。老师采用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某一科学现象形成的科学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满足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例如,老师在“认识金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课上讲述一两种金属,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对其他金属进行探讨和研究。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保证学生对科学课程始终保持着热情。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对待学习的热情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学生的观念得不到老师肯定时就会降低探索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和持续性,老师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丰富,但由于课程设置的限制,很多科学实践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甚至三言两语带过,但是学生往往对此类科学实践活动很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让学生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程。
3.灵活安排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老师可以在科学教程中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在课程中将拓展性研究活动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对主题进行简要的说明,小组经过讨论后选择想要研究的主题。在小组进行研究探讨学习时,根据选择研究的方案组员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分工。这样分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满足学生拓展性研究的需求,并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校的自身能力,促使拓展性课程不断增加,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得小学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一敏,王静洁.幼儿经历性数据对幼儿园拓展性课程实施的启示[J].创新人才教育,2015.
[2]胡玉鑫.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发展性课程评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