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丹
摘要: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为目标的。个性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趋势,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研究表明,个性是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个体独特特征。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表现形式,个性可以表现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个性化强,能够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艺术化,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个性的风采和活力。
一、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师在尊重、理解、关心和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应给他们提供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运用语文工具的机会,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核心。这种良好的学习境界必须在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观念上,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摒弃否定学生学习个性的主观主义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師的启发诱导等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能掌握知识,而且能驾驭这些知识。
二、营造个性化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应牢固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学者宁鸿彬向学生提出“三欢迎”,即欢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见解;“三允许”:允许说错,改错,保留意见。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创新师生关系的范例。
心理学家龙泽武指出:“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 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基本要求,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就越能激发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他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个性化教育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精神振奋,轻松自由,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张扬主体意识,敢于表现自我,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好比种子,播种在校园肥沃的土壤,老师给与适当的空气养分,就能茁壮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甘愿做“人梯”: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学习前台,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个性化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方式,搭设大舞台,创造展示自我、激发潜能、开启心智的空间,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三、因人施教,加大参与力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人天赋的差异、所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条件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才能特长和兴趣爱好也不同。如果教师仍采取过于强求一律、要求划一的教育,必然会压抑个性发展,影响创造性和潜在才能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就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为自己选择最佳学习境界、最优学习途径、最好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实现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个性化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与生活有天然的联系。我们应提倡课内外一体化,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立足课堂,放眼课外,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真正使学生利用课外所获进行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引导课外生活实践。正如中村春二先生说:“教育必须倡导自由教育,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的教育方针。”他认为:“教育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这部无页码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应生活在真空中,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憎恶去批判,去同情去关爱,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
总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同样讲究艺术,语文教师要从个性化的作品、知识内容丰富的教材中提炼出知识精华,再将自己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设计。这就是个性艺术化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参考文献:
刘玉静.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的若干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