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马远的绘画艺术

2017-09-23 02:24傅旺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角线景色笔墨

傅旺

马远,字钦山,号遥父,山西永济人,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祖父、兄、弟子、侄都工画。出身于绘画世家的马远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一、一角半边,构图奇特

以北宋画家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构图上常采用全景式构图,以占据画幅三分之二左右的主体山脉作为画面的中心,令人感到异常雄伟高大。以南宋马远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打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精心组合,从而创新为一种简略化、单纯化的新形式。

1. 局部组合构图

在构图上,马远充分运用中国传统绘画重组合的特点,将不同时空,不同景色的各个局部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表达特定的空间和思想感情。以马远的《江亭望雁图》为例,马远采用“以大观小”和“人与物游”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景色进行归纳概括。画中都取边角之景,右下角画山坡一角,旁边树枝横斜曲折,江亭楼阁隐现,左边江中渔舟荡波,中间一片空白以示水面,上面远山在云雾弥漫之中若隐若现,山之尽头,大雁斜飞,与亭中人物遥相呼应。此画各景色组合,安排合理,没有牵强附会之意,达到了以少胜多,以偏概全的艺术效果。

2. 对角线构图

马远在构图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对角线构图,人称“马一角”。对角线构图简单,动感强。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中,主体人物和柳树都放置于画面的左一角,中间和右边是开阔的空间背景,形成暗示的空间。画面形成一种流动感,所以在感觉上是均衡的,就像中国古代太极图展现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形式美。这幅画在构图上,马远灵活的把握了主次、大小、远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把对立和统一的法则巧妙的运用到对角线构图中,使作品主次分明均衡合理,达到了平中求奇,险中求胜的艺术效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二、虚实相生,意境深远

马远除了在构图上独树一枝,在画面空间虚实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也有很高的的造诣,如《独钓寒江雪》。画中描绘了一叶扁舟漂浮于茫茫的江面上,船头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船尾微微上翘,船边用线勾画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船的四周一片空白,虽不着笔墨,但起着“藏景”的作用,有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马远运用中间实四周虚的对比手法,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表现出了浩渺的江水和广大的空间,更衬托出了江上“寒”与“独”的意境,给欣赏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余地。

三、独创马技,笔墨苍劲

马远在绘画上敢于开拓创新,不拘一格,特别在画树枝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画树的方法被人称为“拖枝马远”。树枝造型曲折多变,形体方硬有力,如《梅石溪凫图》,从岩壁上向下斜伸的红梅曲折蜿蜒向下,向下面河水探望,如井中捞月,灵活生动。画面左下方的白梅从岩缝中横斜而出,与上面红梅呼应,俯仰成趣。笔势均倒垂曲折。这是马远特有的画法。固有“拖枝马远”之称。显示出马远高超娴熟的画树技能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在笔墨运用方面,马远的《晓雪山行图》,画家先把复杂的自然环境简单化,抓大放小,在笔墨上变北宋的多成积累为一笔铺写,构成画面的基调。然后用焦墨作斧劈皴,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用中锋细笔画毛驴和人物。最后用极少的笔墨点石台和枯枝树叶。画家用点、线、面的语言对自然景色进行了归纳概括,画面简略,刻画精细。其用墨不多,但五色俱,用笔虽少,但苍劲有力。表现出了大雪封山,白雪皑皑的景色。

四、线条劲挺,丰富多变

马远在用线造型上多细笔劲挺,线条方硬,强调骨力。能娴熟的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如《秋江渔隐图》,用细柔的线条表现轻盈的水波;用劲挺曲折的线条表现木纹;用简练枯竭的线条表现布料。线条丰富多变,充满动感和节奏感,很好的表现出静谧的秋意。明朝作者曹昭所著《格古要论》有一段论述:“马远师李唐,下笔严整,用焦墨作树石,树叶夹笔。石皆方硬,以大斧劈带水墨皴。其作全境不多,其小幅或俏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树参天,而远山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这是对马远绘画艺术的高度赞誉。马远的绘画风格独特,其绘画风格给南宋后期、元、明时期以深远的影响,他为推动中国水墨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角线景色笔墨
咦,春天!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笔墨厨神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
母鸡下蛋
秋天de景色
哪儿景色好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