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达仙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有同学,有老师,有亲属、邻居……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写写关于他们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回忆一下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然后从中选取一件,想好以后,可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大家互相交流、补充,再动笔写一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希望你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完整,写清楚,并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文题分析】
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第二次习作。在写的时候,一定要紧紧盯着这几个词哦:“熟悉的人”“值得写”“一件事”。所谓“熟悉的人”就是平时经常与自己打交道的人,比如:在学校,和你一起学习、玩耍甚至会常惹你生点儿气的同学,或者是和你朝夕相处的老师;在家里,陪伴你、唠叨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在其他场合,你经常会碰到的邻居或亲戚等等。你准备选择哪一个人来写呢?
“一件事”就是要我们只挑选发生在你熟悉的人身上的其中的一件事写清楚,而且这件事必须是“值得写“的,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性格、品质,简单地说就是“一人一事”。比如:班级里有没有哪个同学特别爱看书的,他是怎么看书的,你可以写一写;爸爸妈妈每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他们身上有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受到和别人不一样,也可以写一写。要注意这个人、这件事,应该是你“亲眼所见”,这样才会真实、吸引人哦!
【习作导引】
一、巧妇寻“米”
我们这次习作要想一想身边“熟悉的人”的“熟悉的事”。想一想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谁?这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很难忘?如果你一时决定不下来,那就先挑几个熟悉的人,回忆一下关于他们的熟悉的事,完成下表,然后比较一下这些“熟悉的人”的“熟悉的事”,哪一件是你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感受最深刻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确定再动笔。
下面提供一些习作材料,大家想想哪些能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哪些不合适。
1.有一次我生病了,同学们陆续来看我。今天这个同学带着水果来,明天那个同学带着好看的书来,几个平时好动的男同学还带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我们家在我生病期间变成了快乐的地方。
2.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清洁阿姨正在很吃力地打扫卫生。
3.我的同桌很搞怪,常会把橡皮顶在鼻子上耍杂技。
4.我们的班主任白老师和我们班的小丁同学可有意思啦。小丁同学常常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奔上前,白老师呢,弯腰一接,小丁就成功地挂在老师身上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母子呢!
5.我的妈妈是个微信控,一天到晚喜欢晒“朋友圈”,芝麻绿豆大的事也不放过。
6.妹妹很胆小,有一天晚上停电了,妹妹竟然不敢下楼。
7.我家有一个时髦的外婆,上网购物是她每天要做的事。
8.小区的门卫像个“警察”,一遇到陌生人总会查问个半天,常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9.学校的清洁员阿姨很辛苦,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到学校清扫。
……
二、思维裂变
习作要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他们的一言一笑、举手投足间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特点,再借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写一写。只要你找对了人,仔细回忆和他相关的事,想想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当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再根据下面的构思图,相信你一定会写出与众不同的“关于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哦!
三、重点导引
这次的习作是要写一件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人一事”类的描写,重点要注意以下要求:
1.我们写的事要突出所写的人的性格、品质。习作的时候,要求将“事”和“人物的品质”相互一致,不形成“两张皮”。要在所写的事件中寻找人物的品质,在描写的过程中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寫清楚、写具体。在记叙的过程中,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语和内心活动,做到在记事中写人。为了使大家对人物有总的印象,有某方面的突出印象,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简单介绍一下对某人的总的印象和与事情有关的情况。
2.要写好事情的发展变化。首先,写事时就应该想一想,不同的时间有哪些不同的情况,不要只盯住某时某刻的情形,而不去注意事件随时间变化的发展。一件事发展的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几小时,很短很短;也有可能几天、几个星期,比较长。另外,任何一件事同样伴随着地点的更替而变化。所以,同学们在叙述一件事时,也要认真考虑一下,不同地点,事情有哪些变化。这样去认真想了,再动手去写,事情的经过自然就写具体了。大家在记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应抓住事情的矛盾变化把情节展开,内容才会使人感到生动、难忘。
四、技法借鉴
下面我们从课文中选取几个片段来体会一下表达人物特点的技法。
片段一(选自《灰雀》):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endprint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片段二(选自《小摄影师》):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
“你怎么啦?”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片段三(选自《我不能失信》):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吗?”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五、老师讲话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描写得当。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概括描述人物外貌、对话、行动、心理活动等。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片段一(《灰雀》)中,列宁与孩子四说三答,润物细无声,以对话为主线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人物对话时,配合说话内容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能让我们看出情节在进展,人物的心理在变化。
当然,在描写人物对话时,怎样才能让读者感觉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呢?鲁迅先生这样说:“作者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传给读者,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人物的模样。”所以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即看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内心。“小男孩哭着说”“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这些对话内容前的提示语,就能看出男孩和高尔基的年龄和内心。
而《我不能失信》就是通过对话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扑了个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后面与妈妈的对话中,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所以说,描写一件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六、解惑信箱
疑惑一:碰上写完一件事后,还想简单说说人物的其他方面的事怎么办呢?
完全不必担心偏离要求,我们可以采用“略写烘托主要事件”的方法。像《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作者想表现的是童年的李四光,所以李四光童年之后的多年奋斗一笔带过,略写他后来的执着追求,能烘托主要事件和人物,使叙述更完整,从而为突出中心服务。
疑惑二:我知道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把人物的特点突出来,那怎么把人物的对话写好呢?
要写好人物的对话,要学会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说一句话,得由两部分组成:“谁说的?”“说了什么?”其中“谁说的?”这部分就是提示语,提示说话人是谁,说话人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即说话人当时做什么动作,有什么神态。
提示语的安置有三种位置。交叉使用提示语的位置,可以让文章看起来错落有致,更有层次感,而且也便于突出不同的内容。
【病文诊断】
一、病文示例
我的外祖父
外祖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
外祖父从事修鞋工作,他修的鞋既美观又舒适。从早到晚,找外祖父修鞋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天色已晚,有一位顾客气喘吁吁地走到我家,找外祖父修鞋,还说明天五点半就来拿。那个顾客走了,外祖父赶紧仔细地修起来。
我一觉醒来,已经十二点,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外祖父还坐在那儿修鞋。我望着外祖父慈祥的脸,肃然起敬。
二、诊断提示
作文的整体思路很清晰:外祖父外貌描写——顾客急来——外祖父连夜赶工——“我”的感想。
但是连夜修鞋这件事写得过于简单,没有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对顾客着急的心理刻画不足,所以外祖父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来。
三、文章升格
我的外祖父
外祖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
外祖父的工作是修鞋。他修的鞋既美观又舒适。从早到晚,找外祖父修鞋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天色已晚,有一位顾客气喘吁吁地走进我家,不等外祖父开口,屋子里就响起他急促的声音:“这是我爸爸的一双鞋,他明天早晨要赶六点钟的火车到北京去。您帮帮忙,帮我把这双鞋修好。我明天早上五点半来拿,好吗?”外祖父打量了一下那个人,然后微笑着说:“好吧!我连夜给你修。”那个人紧张的脸松弛了下来,连声道谢。外祖父摆摆手,说:“没什么,人总有个着急的时候。”顾客急匆匆地走了。外祖父赶紧仔细地修起鞋来。
屋子里亮着一盏灯,可对于外祖父来说,再多一盏,也无济于事。只见他时而推推老花镜;时而远远地托起皮鞋,晃动着脑袋,仔细地瞅着,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而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里里外外地抚摸着皮鞋,就像平时抚摸我摔疼的膝盖一样。我觉得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好一会儿,屋子里响起了敲打声和抽动绳索的声音……
我一觉醒来,已经十二点了,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外祖父还坐在那儿修鞋。望着外祖父慈祥的臉,我肃然起敬。
【点评:通过修改,诊断提示所述的几方面不足得到了补充。小作者先是简单交代了外祖父的工作,接着以一名需要紧急修理鞋子的顾客到访事件为突出人物形象的一件事展开叙述。描写的过程紧扣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写,特别是将人物修鞋过程中的专注神态和动作描写得极为细腻,很好地展现了外祖父的品质。这使得结尾时对人物的感受的到来,显得水到渠成、有感而发。】
(说明:三年级稿件由曹鸿飞老师负责统筹组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