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君
高中生写记叙文,自然离不开抒情,成功地抒发真情,可以使作文的主题升华,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但实际情况如何?
1. 无情可抒。学生习惯用提炼的语言干巴巴地表达,多对人物贴标签,下断语,没有情感要抒发,或者也是不会抒发。
妈妈的身材一般,双眼总是给人一种机灵的感觉,她很开朗,虽然学历不高,但她的思想很前卫。在我遇到困难时,她就会倾心与我交谈,她总能根据我的处境作出相应的应对,使我更好地走上正路。如今,妈妈老了,却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本段写“妈妈”,贴上了“身材一般”“机灵”“开朗”“学历不高”“思想很前卫”等标签,也许反映的是事实,但却无法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一句“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读者无从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但文中看不出一点真情。
2. 扩大浅情。有些情感本来非常浅近,学生为了主题的需要,故意把浅近的情感说得深刻重要,无限放大,反而不真实了。
来到15班已经有3个多月了,这3个多月里,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那次运动会吧。记得跑1500米时,我由于腿抽筋,倒在了操场上,当一群女生将我扶起,搀我向服务台走去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滋味,是比赛失败的失落?是愧疚?是不甘?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当时我最多的感受应该是——感动。短短的50多米,同学搀着我走了10多分钟,尽管当时腿很疼,但我却觉得那是我走过的最幸福的50多米。
这是学生运动会上的一个片断,从中也许可以看出同学的互助之情,真挚的友情之类,也许还有“我”的痛苦之情,就应当是些常情,但作者却扩大了它的感染力,上升到“感动”和“幸福”,这就把浅显的常情夸大了,脱离了生活的真实。
高中生在作文中如何走出抒情上的困境呢?
1. 关注细节,彰显真诚。生活中有很多细节,最能体现人物的殷殷之情,关键是我们要懂得用这样的细节充实自己的生活。学生要关注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生活的细节,从中体现自己的一片诚心。
过年的时候,我们家的小孩总是最热闹、也是最快乐的。晚上吃完年夜饭,就急匆匆的跑到门边,去看门上去年留下的刀的印痕,嚷道:“我长高了,长高了!”“我长得最高!”每次,我们都会为了谁长得最快、最高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奶奶就会出来,说道:“乖乖们,别吵了,让奶奶看看!”我们便会很听话地挨着门上自己去年留下的刀痕站好,看奶奶微胖的身体笨拙地移动着,挨个查看那门上的刀痕,满是皱纹的脸上一脸灿烂的笑容。到我时,奶奶总会拍着我的头,笑着说:“呵呵,是比去年高多了!”
本文通过一个生活的细节——在门上划刀痕看谁长得高,表现了成長的快乐,一家人的天伦之乐,把奶奶的护犊之情,孩子对奶奶的依恋之情尽情宣示。可见抒真情就要态度真诚,表达细腻而自然。
2. 情真意切,分寸得当。抒发情感要把握分寸,不必故意把人物拔高或贬低,只要情真意切,读者就会感受到人物的动人之情。所以,写作时要把握住生活的真实,哪怕来自于学生的视角,也应当尊重生活的原样。
我从小就晕车,为此很不方便出行,只有坐上了火车才不头晕。而每次随父亲出行都是有火车坐的。忙完后父亲向我说了声,便下火车去买饮料。我远远地看到他和售货员说了什么却没拿饮料,犹豫了片刻又转身向火车跑来。“爸,怎么——”“噢,他那太贵了,要5元一瓶呢!还是不买了吧!”我会意地点点头。
火车终于开动了,列车员推着售货车叫卖食品、饮料。汗液好像已经带走了我体内的所有水分,口中干渴难耐,嗓子眼都快冒青烟了。我想起临行前袋中准备好的冷开水,拿出来一番狂饮,然后递给父亲。父亲接过瓶子呷了一小口,叫来了列车员。“这红茶怎么卖?”“五块五。”父亲顿了顿,买了一瓶。“婷婷,这个拿去。”我借口不渴拒绝了,但推辞是徒劳的,红茶稳稳地塞在了我的手中。我并不喜欢红茶,父亲却对它情有独钟,可这次我却觉得红茶比绿茶更好喝。
本文写一段旅程,最动人的细节就是父亲买饮料,火车下五元的嫌贵,火车上五块五的却买了,父亲虽勤俭,但为了女儿却愿意买“高价”红茶,读者能感受不到这份浓浓的父爱吗?但父亲并不知道女儿不喜欢喝红茶,而这恰恰表现了父爱朴实而略显稚拙,更让人觉得可爱了。文中全从“我”的视角观察,实写、虚写分寸得当,感情真挚。
由此可见,高中生在作文中若要合理地抒发情感,关键是一个“真”字,真心地去写实事,真诚地去说心情,真挚地去谈感受,如此一来,抒情就可以是有效的,真正合情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