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分析
----以邓州市为例

2017-09-23 01:31:44罗经纬崔许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地社会保障意愿

山 凌, 罗经纬, 陶 金, 崔许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分析
----以邓州市为例

山 凌, 罗经纬, 陶 金, 崔许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介绍邓州当地农地社保现状和农地流转现状;全面分析农地社保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农地社保; 农地流转; 意愿; 邓州

由于长期以来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农民主要依靠农地获得收益,从而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农地承担了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客观需要土地流转与土地的规模化利用,农地流转对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益、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成为阻碍农地顺利流转的主要阻力。

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发现,学者们对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和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分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农地社保功能的构成方面,D.Gale Johnson(1988)较早地指出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农场的老年人部分或全部拥有耕种的土地,可以在需要时从土地获得资金用于生活保障,而后杜润生[1]经过对我国农地所承担的功能分析之后,认为农地不仅是生产的依据,而且是家庭的福利保险。进而有学者对农地社会保障功能进行了界定,韩冰华[2]认为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是指农户以土地收获物供给其基本生活资料或者以土地收入作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抵御社会风险的主要手段。在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数学分析模型,例如结构方程模型、Logistic模型等,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做了探索和研究,集中在农户特征[3-4]、农户家庭生计禀赋[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6-9]、农地政策[10]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研究农地流转福利效应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作用[11-12]。

那么,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存在哪些维度?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对农地流转有何影响机制?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7月份通过村委会集中调研、深度访谈以及走访农户等形式,对河南省邓州市张楼乡、小杨营乡、构林镇、湍河镇、龙堰乡5个乡镇的孙渠村、吕楼村、安众村等共计10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受访农户累计406户,回收问卷共计406份,其中有效问卷372份,有效问卷占比达91.63%。

一、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分析

1.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现状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赋予了农地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民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农民通过农地获得收入、保障基本生活。因此,农地社会保障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变动、现行的土地制度调整、农村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农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仍具有较大的保障功能,农地所起到的保障作用依然重要。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地收入是调查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农民的收入一部分源于子女寄回的钱,另一部分则是通过种地或土地流转获得。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体现在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收入较低,积蓄较少,农地大多数发挥了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在满足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农民可将多余的收入投入到提高生活水平的方面,发挥农地的医疗和养老的保障功能。当家中存在适龄上学的儿童时,农民会通过农地获得的收入对下一代的成长进行教育投资,即发挥了农地的教育保障作用。

2.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构成

现阶段我国农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保障功能。

对于农地所具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农民依靠农地进行农业生产,依靠土地生产的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可以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并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获得基本收入。对农地所具有的养老保障功能,大多数农户仍依靠种地作为自身养老的主要方式,当失去劳动力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获得一定租金收入用于养老。对农地所具有的医疗保障功能,即便有农村合作医疗,但农村地区多为儿童与老人、交通不便、基础医疗设施落后,农民将部分农地收入投入到提高家人健康水平上。对农地所具有的就业保障功能,当前农民就业方式发生了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开始主要从事非农工作,他们或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务工经商,当他们在遭遇就业挫折时可以回家继续从事务农。农地所具有的其他保障功能,比如教育保障功能,农民通过土地获得的收入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会对家庭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进行投资。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最终采取均值法来对农地的各种保障功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针对农地的六种保障功能,按意愿倾向划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与非常重要五个等级,依次设定为1~5分。我们根据调查反馈,首先用各等级所对应分值乘以份数,再汇总各项保障功能的总得分,最后用总分除以所对应的份数求得平均分,努力让所得出结果更能准确反映农地各保障功能的重要程度。

图1农地各保障功能重要性总体评分

从图1中可以得出,农民对农地的各项保障功能都较为重视,均达到了3分以上,其中基本的保障功能最高为4.2分,就业保障功能关注相对较少仅为3.36分。此次调研地点选为邓州市各村,农地收入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在满足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农民才能将多余的收入投入养老、医疗与教育等方面,因而这些方面保障的重要性相对较弱。

3.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对农地的各项保障功能进行评判之后我们进一步对其整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分布

从图2可以很清晰看出:自然因素对农地各社会保障功能的影响最大,高达68%,市场风险与农地产权稳定性同样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产品需求弹性所产生的影响则很小。

二、 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农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只有当经济得到发展,大多数农民实现非农就业并且有稳定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时,才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被调查的372户农户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达180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8%,有非农兼业行为的达52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4%。此次调查的调查者中有318人为户主,其中女性64人,男性308人;在文化程度上,文盲33人,小学未毕业有41人,小学文化水平有83人,初中文化水平有151人,高中或中专水平有5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有10人;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内有59人(包含10 000元),家庭年收入在10 000~50 000元有215人(包含50 000元),家庭年收入在50 000元以上的有98人。可见大多数农户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和小学,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的农户家庭最多,大部分农户家庭都达到了温饱水平,但农业收入不高,种地只能满足农户的基本需求。

1.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推进土地流转。据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372户农户中,有163户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不了解,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3.8%;有14户农户对其非常不了解,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3.8%;有117户农户对政策略微了解,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31.5%;对农地流转政策了解的农户有63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6.9%;仅15户农户对政策非常了解,约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图3)。可见农户对当前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应加大宣传农地流转政策的力度,加深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了解,使农户更好地配合农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促使农地流转行为能更顺利有序的进行。

图3对农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

2.农地流转的农户数量较少,且流转规模较小

在被调查的372户农户中,有147户农户家庭中发生过农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39.5%;有225户农户家庭中没有发生过农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60.5%(图4)。可见在该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并不普遍,大多数农户家庭没有发生过土地流转。在这发生过农地流转的147户农户中,有114户农户农地流转规模是1~10亩,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数的77.5%;有21户农户农地流转规模是10~20亩,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数的14.3%;有12户农户农地流转规模是20亩以上,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数的8.2%,因此调查区域农地农户农地流转规模多在10亩以下。

图4是否发生过农地流转

3.农户偏好于短期的农地流转

在发生过农地流转的147个农户中,有75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1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51.0%;14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2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9.5%;28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3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19.0%;5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4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3.4%,9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5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6.1%;8个农户的流转期限为6年,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5.5%;流转期限为10年、20年、30年的农户分别有5个、2个、1个,分别占发生过农地流转农户总数的3.4%、1.4%、0.7%(图5)。可见大多数农户倾向于短期流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在城市打工具有不确定性,短期的流转可以降低在城镇找不到合适工作从而返乡带来的风险,为随时返乡做准备。

图5农地流转期限

4.农户具有较强的流转意愿

被调查的372户农户中,有114个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30.6%;有113个农户一般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30.4%;有82个农户非常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25%;有48个农户略微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2.9%,有10个农户非常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2.7%(图6)。可见,高达65%的农户是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在该地区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障碍因素并不大,农户的流转意愿是较强烈的。但对于长期大规模地转出,他们仍具有排斥心理。调查的农户大部分为年纪大的农户,他们都有较深的恋土情结;还有一些农户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把土地作为一种保障。对于这种情况,在使农户充分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及其对农户的合法权益保护的基础上,其流转意愿会发生转变。总体而言,在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该地区的农户是倾向于农地流转的。

图6农地流转意愿

三、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分析

1.农地社保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

我们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如果农户认为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越重要,其越倾向于不流转土地。长期以来,农民与农地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农地是农民的生活之本、立命之本。农业生产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农户认为农地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功能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农户的基本生活、就业、医疗、养老等各方面保障越依赖于农地时,农户的流转意愿就越弱;但当农户更多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取得的家庭年收入大多数是非农业收入时,农户越希望把自己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由此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就越强。

2.家庭年收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家庭年收入水平分为5个档次:1万元以下、1万~3万元、3万~5万元、5万~10万元、10万元以上。各个档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具有流转意愿农户的百分比为62.07%,家庭年收入在1万~3万元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百分比为62.04%,家庭年收入在3万~5万元具有流转意愿农户的百分比为63.16%,家庭年收入在5万~10万元具有流转意愿农户的百分比为77.97%,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百分比为79.41%,可以看出,随着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的不断升高,具有流转意愿农户的百分比也逐渐增加,农户更倾向于土地流转。

表1 家庭年收入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情况

3.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

我们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根据表2可知,没上过学的农户中具有流转意愿的占比为52.63%,上过小学的农户具有流转意愿的占比为66.12%,上过初中的农户中具有流转意愿的占比为67.33%,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农户具有流转意愿的占比为68.63%,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农户具有流转意愿的均为100%。由此可见,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农地流转的意愿越强。

表2 受教育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情况

4.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分为4个等级:1亩以下、1~3亩、3~5亩和5亩以上。根据表3可以得出,人均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占比为62.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亩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占的百分比为65.70%,人均耕地面积为3~5亩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占的百分比为76.92%,人均耕地面积为5亩以上而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占比为72.73%。可以得到,农户所拥有的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地流转意愿越强。

表3 人均耕地面积对流转意愿的影响

四、 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对策建议

研究通过对河南省邓州市农户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实现农地流转的农户数量较少,且流转规模较小;农户偏好于短期的农地流转;农户流转意愿较强。在农地流转影响因素方面: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强度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强度呈现负相关性;家庭年总收入高的家庭更倾向于土地流转;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农地流转的意愿越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地流转意愿越强。

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完善农地流转过程产权保护机制。一是严格监督土地流转程序的进行,保证程序的规范性。二是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农户权利。农民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完全权利,应该明确和保障其自由流转的权利,保证农民产权效益的实现。三是在农村大力宣传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加深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增加农民对土地法律的了解及认识。同时,政府还应为农民构建顺畅有效的维权通道,鼓励农民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

(2) 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由于农村人口庞大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对农村社保资金投入的有限性,农村整体的社会保障程度较低,覆盖面也不广。不完善的社会保障限制了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土地利用效益降低。因此,促进土地流转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鼓励部分农户进行非农生产,以此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弱化土地社保功能。

(3) 对城镇化转移人口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一是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利用培训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及思想。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这些培训项目,同时整合教育、资金等方面的资源,正确合理地使用培训资金。

(4) 完善农地流转平台建设和中介服务。由于农户所拥有的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地流转意愿越强,且农地流转活跃程度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即村庄农地流转越活跃,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越强,原因可能是由于农地流转活跃的村庄,农地流转的市场更完善,农地转入者和转出者都能在农地流转行为发生后得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所以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加强农地流转平台建设,保护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为农户农地流转提供专业的中介服务,能有效推动农地的顺利流转。

[ 1 ] 杜润生. 经济转换时期的中国农业[J]. 改革, 1995(4):15-23.

[ 2 ] 韩冰华,张安录.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J]. 生态经济, 2004(10):30-35.

[ 3 ] 夏显力,甘奇慧,张华,等.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发生动因的实证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79-85.

[ 4 ] 许恒周,郭玉燕,石淑芹. 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26(8):74-79.

[ 5 ] 朱兰兰,蔡银莺. 农户家庭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湖北省不同类型功能分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9):1526-1539.

[ 6 ] 钟涨宝,汪萍.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 2003(6):55-65.

[ 7 ] 杜文星,黄贤金.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J]. 资源科学, 2005,27(6):90-94.

[ 8 ] 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等. 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资源科学, 2011(2):308-314.

[ 9 ] 程佳,孔祥斌,李靖,等.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关系研究:基于京冀平原区330个农户调查[J]. 资源科学, 2014,36(1):17-25.

[10] 宋辉,钟涨宝.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地流转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J]. 资源科学, 2013(5):943-949.

[11] 游和远,吴次芳,鲍海君. 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农地转出户福利:来自黔浙鲁农户的证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3):16-24.

[12] 陈飞,翟伟娟. 农户视角下农地流转诱因及其福利效应研究[J]. 经济研究, 2015(10):163-177.

【责任编辑曹一萍】

ImpactofFarmlandSocialSecurityFunctiononFarmers’RuralLandTransfer:TakingDengzhouasanExample

ShanLing,LuoJingwei,TaoJin,CuiXufeng

(Institut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200,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land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farmland transfer in Dengzhou are introduc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to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nd orderly transfer of farmland are put forward.

farmland social security; farm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Dengzhou

F 301.2

: A

2017-03-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6YJC790012)。

山 凌(1993-),女,湖北孝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4-0422-06

猜你喜欢
农地社会保障意愿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