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军
摘 要:中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变”与“辨”的内在含义,要归纳总结解题的方式方法,多进行技能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设条件的变化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
关键词:习题归类;存同求异;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43
中考复习中很多教师忽略学习的规律性,采用“题海战术”作为提高成绩的砝码,鉴于此,我认为中考复习在重视知识点的前提下,归类并让学生看出题设中的“变”,从而“辨”明題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可见“思”的重要性。复习是在不断的反思、对比、辨析、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升华的过程。而中考复习内容庞杂,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成绩,提升能力,就要不断思索,明晰“变”与“辨”的关系及重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揭示大量的练习会使学生思维由兴奋转向抑制。中考复习中很多教师忽略学习的规律性,采用“题海战术”作为提高成绩的砝码,看似学生在积极努力的学习,但在“同题异构和同构异题”的呈现方式面前却无“辨”的时间。反而头昏脑涨,不可深解,难以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鉴于此,我认为中考复习在重视知识点的前提下,归类并让学生看出题设中的“变”,从而“辨”明题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几年来,我坚持在“变”上做文章,在“辨”上下工夫,从二“变”(辨)中提高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一、习题归类——注重变
习题课是中学物理复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对具体物理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采用变换题设条件的方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题1:教学中针对例题中的同一图形我设计了五种变化的题设
1.根据该图请比较三物体的密度关系。
2.增加题设条件,若三物体质量相同,比较三物体所受浮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
3.变化题设若三物体体积相同,比较三物体所浮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
4.变题设甲为木球,乙为铁球,丙为铜球,请判断三球的空实心问题。
5.变题设条件为甲为实心木球有2/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球的密度,乙为空心铁球,质量是156克,求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铁的密度7.8*103千克/立方米)。丙球为实心铜球体积为20立方厘米,求丙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铜的密度8.9千克/立方米)。
例2:在盆中的水面上漂浮一块冰,若冰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变式1:在盆中的水面上漂浮二块内部冻有小石块的冰,若冰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变式2:在盆中的水面上漂浮一块内部冻有小木块的冰,若冰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变式3:在盆中的水面上漂浮一块内部盛有小铁块(或小木块)的铁碗,若将小铁块(或小木块)放在水中,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变式4:如右图所示物体甲的体积是20cm3。物体乙的体积是5cm3,当把乙放在甲的上方,甲刚好没入水中如图(a)。若用一根质量和体积均不计的细绳将乙吊在甲的下方时(如图b),那么甲这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若再将图(b)中的细绳剪断,水面高度将如何变化?(此类题型很大,仍可继续演变,在此略)
两例题是考查浮力知识的,但题设条件“变”,考查的知识点也随之变化,很多同学难以“辨”清,题海浩瀚,学生并非做题越多水平越高,要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透彻分析,有效增强洞察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能力。解好一道题就有大面积的收获,能在解答类似的一大串题时游刃有余,在自编自演中学生兴趣盎然,体会到一题多变就得举一反三,巧设疑难必须居高临下,使其深入钻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可见拓展需要富有创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同中求异,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突出重点——注意辨
例1: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一实心铁球,当铁球露出2/3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4N,当铁球进入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铁球放入水中,铁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 18N B. 14N C. 8N D. 10N
例2: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一实心物体,当铁球露出2/3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4N,当铁球进入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 18N B. 14N C. 8N D. 10N
考查相同的知识点时,题如沧海,很多题目题解思路、方法相同。但如何“辨”别、归类则是解题技巧中的咽喉,如上两题中只变化了一个题设条件,把例1中的铁球变为例2中的物体,很多同学就认为题目相同,缺乏辨析能力。两例题是涉及受力分析、浮力计算、沉浮条件、物体密度等有关知识的综合练习。对例题进行辨析:对于例1中的铁球,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静止时是沉底状态,而例2中的物体静止时可能会出现三种状态,要根据沉浮条件进行侦辨。可见辨别题旨,分析异同,可以把知识深化、细化,形成技能、触类旁通,提高解题效率,“存异求同”突出重点。
解题中的“变”与“辨”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习题归类是“存同求异”强调变;突出重点是“存异求同”注意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变”与“辨”,归纳总结解题方法,进行技能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海成.浅谈物理复习课的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105-106.
[2] 陈经忠.浅析物理复习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58-59.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