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高
摘 要:加强朗读训练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目的。语文学科是保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语言文学类学科,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方面的训练,而不太重视其他几种训练方式。语文的日常教学工作必须将朗读作为重点训练项目,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训练;语言表达;审美教育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准字音,看准文字,不随意增减,做到顺畅读句、读段。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朗读活动,可以让学生熟悉新字、新词,在朗读中牢固地掌握字形、理解字义,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识记字词并运用。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学生会更加顺畅流利地阅读课文内容,在语境中逐渐培养语文学科的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朗读和学习兴趣,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朗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的内容,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语言中的知识,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这对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大有帮助。尤其是对于平时使用方言的学生来说,朗读对于他们规范语言表达意义重大。
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性分析来实现,还要借助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并且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首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描写桂林山水风景的优美语句,这些句子详细地描写了桂林水的清澈和碧绿,桂林山的奇特和险峻,通过朗读让学生对于风景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学到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喜爱的情感的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锻炼的最佳时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会用更加完善的语言表达自身情感。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法,就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从而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朗读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小学教材当中选编了很多关于描写自然风物的课文,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等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出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用舒缓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大自然美景的情境中,充分地感知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迤逦的风景。例如在《火烧云》这篇文章中,这样描述:“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男孩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红金鸡变成金的了……”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朗读,在脑海中想象晚霞普照大地的壮丽画面。通过文中叠词使用和排比句子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风景。还有《趵突泉》这篇课文中描述的“泉太好,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面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再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进入老师引导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地感知自然之美。课文的作者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融入文章中,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将理解和情感注入其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和祖国的壮美河山。
三、朗读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我国古代文人就主张诵读诗词,这不仅仅是嘴巴发出的声音,同时在朗读时还要倾注丰富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就要让其能够充分地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例如,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让其想象邱少云烈火烧身的痛苦和危急情境,然后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集体、为了国家坚定的牺牲自我的意识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学生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也学习到赞美他人的思维。在结合课文进行思考时,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准确地感知事物。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巧妙地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年级,朗读训练的强度也各有不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要重视朗读方面的训练,以在教师引导下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朗读环境,并且针对学生能力做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对朗读充满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才能训练出语感,才能更好地驾驭文字。由此可见,坚持和重视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李芬,李旭涛.學有乐学有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J].散文百家(下),2015(11):23.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