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莲
摘 要:科技的进步在给学生带来富足生活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仿佛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健康的东西不断地侵蚀着祖国的栋梁,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审美观。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意识就会淡化。因此,各科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德育渗透作为首要任务。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心声,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引导学生去了解祖国的历史,传承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情感;策略
科技的进步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青少年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健康的东西却在腐蚀他们的内心,审美低俗、品位低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的民族意识在逐渐淡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课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去感动、感化他们,以情引情,在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一、以音乐之声陶冶学生的情操
21世纪国家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音乐课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那种穿透灵魂的力量,能够帮学生那颗被污染的“千疮百孔”的心,再次寻找到“遗失的心跳”,以音乐之声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将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有思想的全面型人才。
猶记得初中那段青涩的岁月,曾经的稚气少年,穿着校服,戴着耳机置身在自己的音乐世界当中,唯有音乐能够抚平那颗躁动的心,这自然是音乐得天独厚的“疗伤”功效。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这种穿透灵魂的感动抚慰学生躁动的青春,净化他们的心灵。音乐就像一首“流动的诗”,将温暖与感动留给他人,将忧愁与烦躁带走,它可以以律动之感激起学生的民族情感。例如,《春江花月夜》,它被称为民族管弦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典雅优美的曲调奏起,仿佛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内心全部占据,学生的思绪跟随着优美的曲调来到一个一个彼岸花开的河边,微风将河面点缀,席卷起层层微波,远处有些许渔舟在和煦的阳光中向远处离去,“醒目醉人”之光、“涓涓流水”之声、“淡淡微风”之香,在这静谧深邃的意境中,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音乐之声让学生感受到五千年的文明,好一个中华民族,好一首《春江花月夜》,抚慰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立足教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民族音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民族音乐的世界中,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这也是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感并非易事,音乐教师应当以“滴水穿石”的耐心进行教授,利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武装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民歌进行分类。学生对音乐知识没有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进入音乐的世界当中,音乐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民歌的地域、历史、情感、力量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让音乐以一种层次感进入学生耳朵,灌入他们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带领学生学习优秀的课外音乐作品,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会给学生讲解这首曲子的演奏形式,并将二胡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二胡的神奇,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再亲自将曲子演奏给学生听,让学生去体验那夜深人静、泉清月冷的凄凉情境,感受一个饱受摧残的老人的不屈精神,在激活学生学习意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校领导跟教师应当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意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例如,在校园内可以举办“缅怀民族英雄,争做新时代人才”的大型民族音乐知识的讲座,让学生自由组建民乐学习小组,开展民族音乐演唱比赛等;将教学课堂转移到校园当中,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可接受性,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观念,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
实践证明,以健康的音乐为伴,高雅会与之同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伙伴”,提高了审美情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伟大革命先驱的民族气节、民族情感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赋予学生学习动机,自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总之,民族意识在淡化,民族音乐能够拯救这些学生,音乐教师应当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用音乐之声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以一股清流唤醒学生那颗沉睡的心,让学生寻回那“遗失的心跳”,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涵养、有能力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沈娟娟.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6(34).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