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藏道教人物画述略

2017-09-22 15:57兰维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9期
关键词:八仙道教人物画

兰维

【摘 要】道教绘画是道教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人神仙画、道士文人画、宫观壁画及民间水陆画和版画等。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近400件道教文物,其中道教人物画约30幅,包括八仙、众神及水陆画等类型。携其要者从绘画主题、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一窥馆藏道教人物画的面貌,为后续深入研究及博物馆藏品征集和展示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道教 人物画 八仙 水陆画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的道德、艺术、科技、医药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与道教直接相关或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器物留存下来,大多保存在各博物馆和道教的宫观之中。广东省博物馆地处岭南,收藏有造像、绘画、法器、服饰等类别丰富的佛道教文物。其中,道教文物经初步统计有近400件,涵盖了造像、绘画、刺绣、木雕、法器、服饰、钱币、铜镜等。这里所说的“道教文物”是广义的,是指反映道教思想或体现道教文化影响的文物,其中包括少量与道教直接相关的文物。有关道教文物的第一本图册是由台湾历史博物馆在1999年出版的《道教文物》[1],此图册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开启了道教文物以博物馆图录形式公开出版的先河。

道教绘画是道教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人神仙画、道士文人画、宫观壁画及民间水陆画和版画等①。除宫观壁画外,其他形式的道教绘画在博物馆中都可能涉及。对粤博近万件书画收藏而言,道教绘画所占比例较小,但从道教的角度切入,对馆藏书画进行梳理却十分必要。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等机构举办了约30场道教文物展,对公私所藏道教文物进行研究和展示,取得了一定的展览效果。2016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美美与共——广东宗教文物展”②,对馆藏道教文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并选取了32件精品进行展示,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其中包括道教绘画6幅,缂丝作品2件。经进一步整理和甄别,又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道教绘画,其中人物画所占比例最大。朱万章曾对粤博所藏人物画做了分类梳理,其中涉及到数幅道教人物画。

明清以后,道教逐步走向世俗化,并与民间传统的宗教观念融合。这时的道教人物画创作,宗教意味较为淡化,题材上主要以表现老百姓喜爱的八仙、刘海、钟馗、天官、关羽等人物为主,以达到消灾降福之功能[2]。广东省博物馆藏道教人物画基本属于明清和近现代时期,在题材上也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八仙、刘海等神仙及仪式绘画为主。

一、八仙

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八位道教神仙,是各类艺术品经常表现的题材,道教画中最为多见的就是对八仙的描绘[3]。明代以前八仙的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八仙题材作品既有绘画,也有缂丝作品,其中画作有6幅,缂丝有2件。他们或是对八仙的完整表现,或是表现其中的部分神仙。

将八仙完整绘出的画作有明代无名氏所作的《八仙图》,绢本设色,纵180.9厘米,横96.1厘米。八仙神情各异,颇似戴进的风格[4]。此外,馆藏清代缂丝《八仙朝王母图轴》也是对八仙的全面表现。以八仙、寿星为王母祝寿为题材,王母手持灵芝如意,端坐凤背高高在上,接受众仙人祝寿,八仙手持法器前往庆贺。整个图轴采用通经断纬手法缂织而成,细密精湛(图1)。

表现部分八仙的作品有明代张翀《散仙图轴》、清黄慎《张果老故事图轴》、清闵真《铁拐李像轴》、清李太常(墨痴)《张果移车轴》、清苏六朋《二仙图轴》等。张翀《散仙图轴》描绘的张果老腰挎葫芦,身披羽衣,一副得道高人之态。张翀,明代画家,活跃于17世纪。擅长人物画,上追古法,笔墨豪迈。清苏六朋《二仙图轴》,纵145厘米,横76.3厘米,画面中央繪有两位仙人,其中一人左手持杖竖立,杖上系有一个葫芦,应为铁拐李(图2)。苏六朋(1791—1862),清代画家,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年少时即喜爱绘画,曾到罗浮山拜师学画,最擅长人物画和指画。曾挂籍罗浮山酥醪观,其画作钤印或署款多与罗浮山景物有关[5]。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藏有一幅表现吕洞宾的刺绣作品,即明《韩希孟绣吕洞宾像轴》。韩希孟约生活于明万历、崇祯年间,上海人,善画花卉,工刺绣,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传神。她使顾绣的技艺臻于成熟,被董其昌称为“针圣”。

二、其他神仙或真人

除了八仙题材外,画家也常将其他道教神仙或真人纳入画作。其中既有对道教始祖老子的描绘,如文徵明的《老子像》,也有针对天官、梓潼帝君、葛洪、刘海等神仙或真人的创作。文徵明为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擅长山水,兼画人物。广东省博物馆收藏《老子像》为文徵明八十岁时所作,纸本墨笔,纵57厘米,横28厘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尊其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被列为神仙,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是三清尊神之一。明周道行《梓潼帝君图轴》,纸本墨笔,纵118.5厘米,横48厘米。梓潼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是道教供奉的掌管功名和禄位之神。宋代以后,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供奉的主神就是梓潼帝君。画面题有“梓潼宝诰”。

清代苏长春《葛稚川像图轴》,纸本墨笔,纵133.7厘米,横75.5厘米(图3)。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寻觅丹砂,采药炼丹,足迹遍布岭南名山,定居罗浮山十余年。苏长春是清代广东顺德籍画家,字仁山,擅画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馆藏苏长春道教人物画还有《白描三十六湖真人像横轴》《苏长春白描三十六洞真居像横轴》。与葛洪有关的常见绘画题材还有“葛洪移居”,作为画家避世隐居、追求升仙得道理想的寄托。据北宋《宣和画谱》记载,五代时已有黄筌、李异画过《葛洪移居图》。现存此题材画作有元代王蒙《葛洪移居图》、明代丁云鹏《葛仙翁移居图》等。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清代肖晨《葛洪移居图》,描绘葛洪举家迁徙罗浮途中之景。画轴右上角有画家题诗,以诗题画,将葛洪四处寻觅丹砂,而后举家迁徙到罗浮山炼丹的故事完整展现。肖晨(1658—?),字灵曦,号中素,江苏扬州人。工诗,善画山水、人物。其人物画设色淡雅妍丽,衣纹流动清劲。endprint

清代郑世龄《刘海戏蟾轴》,纵98.5厘米,横45.5厘米,纸本设色。画中刘海的腰带上系有一串铜钱,正在潭边与金蟾一起跳跃嬉戏(图4)。刘海即刘海蟾,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事燕主刘守光为相,好黄老之道,后隐居华山、终南山,成仙而去。元忽必烈时封为“明悟弘道真君”,民间视其为吉祥和财富的象征,有刘海戏金蟾等传说。此外,馆藏的明戴进《二仙图册》描绘刘海和铁拐李,刘海头托蟾蜍,铁拐李手扶铁拐,二人行走在山涧。

此外,馆藏道教人物画作品还有清居廉《天官接福图》和多幅钟馗题材的作品。天官属于天、地、水三官之一,三官又称“三元”,是道教较早供奉的神灵。天官因其赐福,民间称其为“福神”。钟馗是道教中驱鬼的大神,钟馗题材的绘画形式多样,有些作品只表现钟馗的个人形象,有些作品则将钟馗与相关人物同时表现。具体包括钟馗弹琴、钟馗嫁妹、钟馗役鬼、钟馗接福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钟馗画作有明袁尚统《钟进士像》、清沈铭《钟馗图》及近代虚谷《硃笔钟馗像》、任伯年《钟进士图》等十余幅。

三、水陆画和黄箓图

水陆画和黄箓图分别是佛教和道教举行水陆法会和黄箓斋会时悬挂的卷轴神像画。一堂水陆画或黄箓图少则几十轴,多则上百轴甚至更多,按照神灵层级依次悬挂在道场周围。与传统的文人画不同,这些画作多为民间画工所绘,属于工笔人物画。由于这类画作大多无款,虽然技艺高超,但作画者大多不为人知。

宋以后,儒、释、道三教融合,佛教与道教都吸收佛、仙、菩萨、天神和儒家圣贤成为自己佛、神体系中的尊神,这使得佛教水陆画和道教黄箓图有不少相同的画像[6]。当然,这两种宗教画像也可以进行区分,但这要从整体即从两种宗教敬奉的主尊神、护法神及不同的宗师门徒图像着手。广东省博物馆现藏水陆画或黄箓图共9幅,其中有幅作品原认为是仿薛稷《朝天图》,经笔者仔细比对,判断此画属于水陆画。有两幅品相较残破,无法一睹真容,故图像内容暂略。经考察,这批作品主要为佛教水陆画,部分作品兼绘佛道神灵,性质较难判断。其中明《地府六司等众轴》、明《土府九垒高皇大帝图轴》和明《城隍土地判官图轴》由香港李国荣先生捐赠,2000年入藏广东省博物馆。

明代《地府六司等众轴》,纵142厘米,横76厘米,绢本设色。此画与山西博物院藏太岳区水陆画中的《地府六司注生判官地府六司注死判官》在风格和人物造型上十分相似,六司判官均着长袍广袖,持笏,恭谨地斜向左侧站立。尤其是两幅水陆画中均有一位着红袍、袖口为绿色内衬的判官,正回头打量身旁的判官,神态一致。右下角有落款“佛弟子……建”,可知馆藏《地府六司等众轴》是由佛教信徒出资请画师绘制,其性质属佛教水陆画无疑。地府共有十二司判官管理,其中六司为注生判官,六司为注死判官,前者断定人的出生,后者断定人的死亡(图5)。明《土府九垒高皇大帝图轴》绘制了四位土府皇君和一位属官,土府九垒高皇大帝是道教谢土科仪中的主神。右下角落款 “佛弟子王门丁氏重建”,说明其为佛门水陆画,将道教神明纳入其中又体现出佛道融合的色彩。此图轴和《地府六司等众轴》尺寸、落款位置、格式和内容相同,应属于同一堂水陆画。明《城隍土地判官图轴》,纵132.5厘米,横71.5厘米,绢本设色。画面绘城隍、土地、判官及鬼卒。城隍秉笏,立于右前方,其旁为土地神,双手交叠置于胸前。土地神前面是城隍属下的判官,其右为持杖侍从,画作上方绘二鬼卒。城隍本为城池守护神,唐代以后其职权逐步扩大到管理水旱吉凶和冥间事务,宋代正式纳入道教斋醮科仪[7]。明代开始,城隍信仰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城隍庙遍布全国。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藏有两幅尺寸相同的明代水陆画,属同一堂水陆画,为1964年入藏。尺寸纵170厘米,横102.5厘米。其中一幅《水陆画像轴》绘有威德大笑明王、威德无能胜明王、威德大轮明王、威德甘露军吒利明王和威德焰发迦明王等五大明王,其中威德大笑明王居于画面中央,其余四位明王分布四周。在五大明王之上绘有一坐佛,画作右下角有落款“北马驹施财,信士郭运谏银六千,张世贤银六千”。明王是佛教诸佛菩萨的教令轮身,在密教中明王受大日如来的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

同尺寸的另一幅明《水陆佛像轴》从上至下分为四层,共十二组天界众神、往古帝王等形象。第一层从左至右绘有仞利帝释天王、北极紫微大帝诸天等众、大梵天王并无色界诸天,第二层从左至右绘有九天圣母碧霞元君、金木水火土罗候计都紫炁月孛星君、人马、天蝎、狮子、白羊等众,第三层从左至右绘有天蓬、天猷、真武、元武四圣大将、摩利支天大帝神君、衣禄食禄命官三司等众。第四层从左至右绘有李能将军镇坛护佑、往古帝王太子等众、往古后妃并彩女等众。所绘人物既有佛教天王、诸天,也包括道教北极紫微大帝、碧霞元君、众星君、四圣大将,道教神灵居于主要地位。最下层所绘往古帝王和后妃等,属于水陆法会被救度的六凡之一,六凡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8],往古帝王、后妃等众即属于六凡中的“人”(图6)。

馆藏还有清代水陆画《清人诸佛图》一幅,纸本设色,纵173.6厘米,横70.8厘米。画面从上至下绘有四组人物,右下角绘有龙、鹤等。其中有三组的榜题能够识别,分别为“色界三禅天众”“切□王孙等众”“□□后妃□□等众”。较为特别的是画面最上方绘制的“色界三禅天众”,不同于佛寺壁画中常绘的“色界四禅天众”。佛教将众生所居之处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各界又可进一步划分,层级最低者为欲界天。而色界可细分为四禅十八天,需修持禅定,离欲,才可得生[9]。这幅水陆画并未将四禅天完全表现,仅绘制三禅天众。“王孙”和“后妃”等众属于往古人伦,是水陆法会中被救度的对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馆藏清代《仿薛稷朝天图轴》颇有水陆画的风貌,画轴右下角有落款和两方印,可惜较难辨识,裱页右下角有孙儆题款。画轴绢本设色,纵146.2厘米,横77厘米,1960年入藏。孙儆(1866—1952),字谨丞,一作谨臣,号沧叟,江苏南通人。喜藏书,建有藏书楼“经畲楼”,精于书法。从此轴的画面布局、人物身后的背景及右下角红色的方形落款判断,应是作为水陆画使用。

四、道教绘画亟需深入调查与研究

道释画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画科,诞生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品,它们大多收藏在博物馆和部分寺观之中。目前对道教绘画中的文人画已有相关研究,但民间画工所绘的水陆画和黄箓图,历来不受重视,目前还未有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笔者借举办馆藏宗教文物展之机,对相关道教绘画进行了初步梳理,理清館藏情况,以期为学术界后续研究及博物馆藏品征集和展示利用奠定基础。

注释:

①王宜峨自2011年以来陆续出版了五部道教艺术系列著作,其中《卧游仙云——中国历代绘画的神仙世界》和《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即论述道教绘画,两书大致以时代为线索,对道教绘画各门类的具体表现和重要作品进行阐述,作品来源于中外博物馆、道观等。在《道像庄严》一书第165页,作者在谈到1949年民间水陆画开始为博物馆所收藏时,提到的众多博物馆中就有广东省博物馆,只是未言具体收藏数量。

②该展于2016年4月24日至8月21日举办,有同名图录出版,图录对展品及其背景、广东宗教概况等均有说明,并收录相关专家的研究论文6篇。

参考文献:

[1]丁培仁.1996-2000年国内道教研究成果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01).

[2]胡知凡.瑰奇清雅:道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71-172.

[3][4]朱万章.从文人画到世俗画:明清人物画的嬗变与演进(下)[J].中国书画,2011(12).

[5]朱万章.苏六朋及其艺术风格[J].收藏家,2004(02).

[6]谢生保.甘肃河西道教黄箓图简介[C]//李凇.道教美术新论:第一届道教美术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358.

[7]游子安,游学华,黎志添.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168.

[8]释如常.以法相会——宝宁寺、毗卢寺等明清水陆画精选作品[M].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15:14-15.

[9]释如常.以法相会——宝宁寺、毗卢寺等明清水陆画精选作品[M].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15: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八仙道教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道家道教研究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