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张紫芬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四县经验实证
张雄,张紫芬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识别贫困家庭脱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推进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本研究从农户人口情况、经济情况、受教育情况、保障情况四个方面出发,构建评价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熵权法对武陵山片区四县八个自然村454户贫困家庭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居民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指标权重高低影响贫困人群脱贫能力。各县各村之间贫困户脱贫能力存在差异,宣恩脱贫能力优、长阳、来凤脱贫能力良好、鹤峰的脱贫能力一般。
武陵山片区; 贫困县; 模糊评价; 脱贫能力; 农户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地区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课题(陈佳等[1])。消除饥饿与贫困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李文静等[2])。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经过2016年的全面实施,脱贫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是中央实施《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关键一年。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主要是指收入贫困,即农户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能满足农户基本的生活需要。1999年,Sen创建了能力贫困这个构想,提出了多维贫困的概念(许启发等[3])。Hagenaars随后从收入和闲暇两个维度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数。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能力贫困测度和人类贫困指数的概念(Sen[4])。接下来,Alike和Foster提出了多维贫困衡量方法,Alkire,S等[5]的研究表明饮水,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客观指标也会影响人们对福利的主观感受。学者研究表明,现代社会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全面衡量贫困(万广华[6])。Alkire,S等[7]认为个人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获得都会影响个体的贫困程度。相对于收入贫困,多维贫困更能精准的反应贫困的本质。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个体家庭属性的不同会对贫困户的福利待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患者或劳动力较少、居住地距市场或公共服务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和家庭负债高,文化程度低等情况都会对家庭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Foster, J. E[8]);另一方面,杨浩[9]认为资源相同,个体能力不同,对资源产生的价值也不同。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武陵山片区特征的典型贫困县农户综合脱贫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的脱贫能力,分析民族地区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精准扶贫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区域概况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7年最新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中武陵山片区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皆在榜。为确保我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武陵山片区各地方政府签订精准脱贫“军令状”,计划来凤县、鹤峰县要在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宣恩县、长阳县要在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从区位看,样本县的选择具有多样性,选择了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在20万人至40万人之间,总人口较少的地区;经济上,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5.01亿元、57.86亿元、47.72亿元,与武陵山片区其他地区相比,经济情况相对落后;样本县地形差异性显著,低海拔区来凤县、宣恩县与高海拔区鹤峰县、长阳县均有分布,长阳县绝大部分为山地,仅少数平坝坐落其间,居民大多住在山腰或山顶,距离集镇较远,条件相对落后,发展受限。综上,本研究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选择历史文化名村寨来凤县与红色村寨鹤峰县,产业大县宣恩县与特色土家村寨长阳县四个样本村,探究武陵山片区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四个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农户潜力。
(二)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基于不等概率抽样的原则,将调查组分为10个调查小队,每队5人,从2016年7月开始历时1个多月对武陵山片区宣恩县、长阳县、来凤县、鹤峰县进行调研。通过入户调查与村干部访谈两种方式调查包括农户家庭人口情况、贫困特征及扶贫政策参与情况、家庭收入与支出等内容。实地调研一共准备480份问卷,回收调查问卷资料463份,问卷回收率为96.46%。有效农户问卷454份,问卷有效率为98.06%,其中来凤县145户、宣恩县93户、鹤峰县114户、长阳县102户。
(一)脱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武陵山片区地广人稀,各少数民族聚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贫困特征(吴秀敏等[10])。实地调研发现,因病、因学和劳动力不足与就业创业技能缺乏是武陵山片区致贫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发展报告》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的不足,还涉及不良的健康和营养状况,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认为家庭劳动力不足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庄天慧等[11])。综合考虑已有相关脱贫绩效评价的研究与数据的可获取性、实用性的因素,秉持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人口情况、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保障情况四类指标,选择恩施州鹤峰县的李桥村、高峰村,来凤县黄柏村、兴安村,宣恩县伍家台村、马鞍山村,长阳县高峰村、郑家榜村共8村为样本村,构建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县农户脱贫能力。
表1 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1.人口情况
《联合国千年发展发展目标》曾明确提出将人力资本作为脱贫的重要武器。调研发现,并非所有居住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都贫困,该区依旧存在贫富差距,且往往是家庭人力资本的差异所致。同一个地区有的家庭劳动力数量多,通过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00元,相反,有的家庭劳动力较少且完全投入到农业,经济收益相对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故研究选择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率两个指标来评价农户的脱贫能力,从农户自身能力出发探究农户脱贫能力。
2.经济情况
从经济角度来说,贫困主要是缺乏经济增长所需的要素。2016年,国家的扶贫标准线为3255元,这意味着通常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或等于3255元,才能基本够维持家庭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的花费。调研发现,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四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为2475.59元,绝大部分贫困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国家贫困标准线的标准。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联合国消费水平规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数据显示,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的家庭平均恩格尔系数小于59%,测算地区整体生活水平不低。调研表明,典型贫困县农户家庭平均医疗健康支出为37.7%。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小康变低保”,一旦家庭成员患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或癌症等恶性疾病,常年累月的买药费用和重大疾病的高额医药费都是家庭的沉重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家庭健康支出三个经济指标探索居民的脱贫能力。
3.教育情况
教育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测算出109个发展中国家的多维贫困指数,其中主要是教育、知识方面的具体指标。武陵山片区部分地区办学条件差,整体发展滞后,居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对扶贫政策不了解,甚至不配合扶贫措施的实施,阻碍了脱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教育发展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武陵山片区的脱贫进程。本研究选择了居民受教育程度来反应武陵山片区的教育水平,评价贫困人群脱贫能力的高低。
4.保障情况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曾指出,社会保障是实现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武陵山片区由于地理位置的“边际性”,交通不便,整体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疗设施与医疗水平有限,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是脱贫的难点之一。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定期定额给予养老金可有效增加农户收入,避免居民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温饱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发生,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有效减轻居民的养老负担。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二项指标来反映武陵山片区居民的保障状况。
(一)模型构建
农户脱贫能力评价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很难给予定量描述。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在处理定性的、不确定的问题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其指标权重通常难以确定。熵权法客观性较强,可有效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客服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主观随意性。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的特点,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熵权法的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评价体系。将该评价体系运用于武陵山片区宣恩县、长阳县、来凤县、鹤峰县,评估四县农户脱贫能力,为武陵山片区各县制定综合脱贫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二)评价权重计算
对模糊评价而言,合理的确定权重是评估的关键。为得到客观、科学的权重结果,本研究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评价模型,首先使用极值处理法将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脱贫能力越强)与逆向指标(指标越小,脱贫能力越弱),然后用熵权法计算二级指标,最后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分析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用德尔菲法修订一级指标,有力解决指标变量之间信息的重叠问题,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评价。具体计算如下:
1.确定评价因素集
U=u1,u2,…,um,即m个评价指标
2.确定评价等级集
P=p1,p2,…,pn,即n个评价等级
3.在U与P之间建立单因素评价,构建模糊评价矩阵R,即:
(1)
式中;rnm为评价因子集U中中第i个因素ui对应于评价等级集P中第j个等级Pj的相对隶属度,其中 0≪rnm≪1,(n=1,2…,n;m=1,2…,m),相对隶属度rnm的计算公式有两种:
对于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越好。
(2)
对于负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越好。
(3)
公式中:yij为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指标值,xij为标准化处理之前的指标值。min(xij)为该列中指标最小值,max(xij)为该列中指标最大值。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进行权重赋值,表示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对于m个指标、n个评价等级的问题,则其第i个指标的熵为:
(4)
第j个指标的熵权为
(5)
公式中:wi∈(0,1)。
5.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将权重W与模糊关系矩阵R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即:
B=W×R
(6)
式中,B为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脱贫能力评价结果;W为评价指标权重,W={w1,w2…wm}
(一)评价结果
根据德尔菲法测算出一级指标与基于熵权法测算的二级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游新彩等(2009)[12]构建AHP—FCE组合评价模型,将综合扶贫绩效评价标准分为很差(0,0.24)、较差(0.25,0.49)、一般(0.5,0.69)、较好(0.7,0.89)、很好(0.9,1)共5个等级;庄天慧(2012)[13]将脱贫指标设定5个级别评语,即差、较差、一般、较好、好,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0,0.29)、(0.3,0.49)、(0.5,0.69)、(0.7,0.84)、(0.85,1)]。结合调研情况,为了结果的量化与方便区分,将农户脱贫能力评价结果等级设定五个级别等级,即很差、差、一般、良好、优,对应的赋值区间分别为(0,0.25)、(0.26,0.45)、(0.46,0.65)、(0.66,0.85)、(0.86,1)。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县域看,各县间脱贫能力有差异。鹤峰县的综合脱贫能力综合指标值为0.4666,对应脱贫能力综合评价等级一般,来凤县与长阳县的综合脱贫能力评价值为0.6927、0.7502,脱贫能力等级为良好,宣恩县的综合脱贫能力评价值为0.9037,脱贫等级优。研究发现,以下原因造成各县脱贫能力差异性显著。第一,部分贫困人群脱贫主体意识缺乏,调研发现,部分家庭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率较低,有的人将脱贫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政府的帮助而非自己的努力,甚至还有千方百计躲避脱贫,不愿脱贫的情况出现,有条件的适龄劳动力宁愿选择在家务农也不外出务工,影响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没有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在产业选择上,即不能什么赚钱干什么,也不能以前干什么就干什么。各县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各不相同,要据地区特点,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宣恩县的茶叶产业与长阳县的高山蔬菜产业、5A景区清江画廊景区形成地区品牌,所以两县的经济情况较好,而鹤峰县与来凤县经济情况有待提高。第三,减贫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人口、经济方面,教育、保障等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评价结果差异性不显著,相应的指标值都较小。
表2 武陵山片区典型贫困县农户脱贫能力评价权重值
表3 贫困农户脱贫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1.从人口情况来看。如图2显示,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的人口情况县域之间有差距,且差异性比较显著。鹤峰县人口情况评价指标值为0.1153,来凤县为0.2196、宣恩为0.2906、长阳县为0.2308。数据显示,宣恩县的劳动转移率与人力资本大大高于鹤峰县。宣恩性是产业大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人力资本越高,家庭劳动力越多,越希望将家庭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其他产业,脱贫主体意识强烈。该县借助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清江画廊景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贫困人群,有效实现劳动力转移,有效增加居民收入。鹤峰县的人口情况相对较差,主要的差异在于该县劳动力转移率不高,平均下来,该县的劳动力转移率不到40%。鹤峰县是恩施州目前唯一一个没通高速公路的县,交通不便,在实地调研中,出现不少适龄劳动力在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力饱和的情况下仍在家务农,不愿意转移到其他产业的情况出现,劳动力转移率较低,影响该县脱贫进程。脱贫,要重视贫困人群主体意识的培养,不管是从事农业还是转移到其他产业,都应该意识到勤劳才是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要想永久摆脱贫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应该促进贫困人群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鼓励有条件的劳动力转移。
2.经济方面。数据显示:宣恩县的经济情况评价指标值为0.3341,鹤峰县为0.2039,来凤县为0.2330,长阳县为0.3046。评价结果显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由种植业、养殖业与少量的乡村旅游业、民族手工业、商贸流通业等其他产业构成。2016年宣恩县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有3130.34元,很接近当年3255元的脱贫标准线,而鹤峰县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62.34元,来凤县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8.34元,长阳县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01.367元,县域之间经济收入差异较大,都没有突破3255元的脱贫标准线,鹤峰县相较于其他县脱贫经济上需要更多的增长。支出方面,家庭最大的两项支出是食品支出与医疗支出。数据显示,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贫困农户平均恩格尔系数均在59%以下,整体达到脱贫水平,家庭健康方面成员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或癌症等大病的情况很普遍,家庭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0到200%都有,甚至更多。一旦当地医疗设施与医疗水平无法完全满足民众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的现象。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增加医疗健康方面的投入,通过适当提高大病报销比例与适当进行慢性病补贴的方式,有效防止贫困人群因医疗条件不足,花费过高带来的脱贫难、返贫快的问题。
3.教育情况。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贫困户受教育水平相当,18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都很小。长阳县受教育程度评价指标值为0.1406,鹤峰县为0.0637,来凤县为0.1406,宣恩县为0.0911。研究表明,18岁初中以上学历的人数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及长阳县都较少,人数最少的是高峰村,18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10户中有15个,人数最多的郑家榜村也只有29个。受教育程度与贫困人群的工作行业选择与思想意识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转移后从事的往往大多是重体力行业,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则相反,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良好的教育,可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让贫困人群用知识和技能脱贫。政府应该对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质保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提升教育水平是减贫脱贫的质量保障。
4.保障情况。整体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达到了91.5%,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只有7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贫困农户有条件参保的话,更倾向于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发现,各县对新型农村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是相当全面的,贫困农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有:一是贫困户家庭收入有限,经济上往往呈现收不抵支或收支相等的状态,无余钱参加保险,二是有极少数贫困户在家人的帮助下参加了商业保险,每个月能拿几百块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月70元的养老金与之相比,脱贫减贫意义就不明显了。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多发的武陵山片区,人们已经意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有效降低了贫困人群看病就医成本,强化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医疗保障,减少人民的疾病与死亡,扎实推进健康脱贫原因。无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减轻贫困农户的疾病与养老负担,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人口、经济、教育、保障四个方面对农户脱贫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人口情况、经济情况是农户脱贫能力衡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情况、保障情况为次要影响因素。第二,从人口情况来看,农村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率基于地区的不同对脱贫的贡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力资本越高、劳动力转移率越高、越能够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三,经济方面,农户收入结构单一,家庭收入主要由种植业、养殖业、打工收入、农业补贴、养老补贴整合而成,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较少,家庭收入多样化程度不够。第四,教育方面,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问题突出。第五,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高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但都没有达到100%全民参与的程度。
(二)建议对策
1.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贫困户收入结构
武陵山片区特殊的地形气候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产业,打造县域名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降低贫困人群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各县政府在保障第一产业稳定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第二、第三特色产业经营的发展,降低种植业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力转移率,采取措施尽可能的让贫困农户参与到特色产业中来,共享发展成果。宣恩县是产业大县,除了种茶之外,该县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特色村寨两河口村彭家寨发展旅游业,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开农家乐、特色民宿实现快速脱贫,没条件的贫困户也可以在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更多就业机会中实现就业,收入增加。来凤县可大力发展该地特有的浓郁土家原生态文化,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长阳县不仅有高山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水果种植等传统产业,还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国家级5A清江画廊景区与原始、古朴、神秘的巴人文化,该县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长阳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鹤峰县拥有重要的革命遗址21处,但目前只有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和五里坪革命遗址、满山红纪念园景区等少数景区建设起来且知名度不高,如果该县将独特的红色文化完全开发,可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各县如果因地制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特色产业,可有效引领贫困人民脱贫致富。
2.加强教育,提升人才质量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刘易斯曾提到治理贫困最好、最长久的方法是提高贫困群体自身能力,通过教育将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经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输血”转变为“造血”,让贫困人群拥有更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区域脱贫提供永恒动力。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第一,在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有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关注更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用知识改变命运,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二,增强贫困人群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频率,积极推进“雨露计划”,让有能力的、年轻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技能,扩展群众就业空间,促进农户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强贫困人群市场竞争力。第三,加强“能人”交流,与高校合作,将农业专家“请进来”与县里的种田能手、养殖大户定期开会交流,鼓励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其中,将理论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技术,“培训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3.加快贫困户信息的更新、甄别,强化贫困农户主体意识
实地走访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低保户、五保户甄别不清的现象,有的家庭有能力自主脱贫却认定为低保户,有的家庭无能力脱贫却享受不了社保兜底,未做到“应保尽保”。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要指导各县各村做好贫困信息更新、清查工作,整治“关系保”问题,要做到三点:第一,严格控制低保申请资格,有资格的一个不能漏,没有资格的一个都不能增;第二,保证核算程序的真实、完整,独立评价人员亲自入户调查,实事求是的评估;第三,评估结果要经过人民群众的认可,一旦有人反对,必须重新评估。针对部分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意识不强,存在“等着要”等不良思想,政府应该完善精准脱贫退出机制。少数民族地区应实施“脱帽不脱政策”的制度,脱贫后,“送一程”制定适合脱贫农户的政策,留一定的缓冲期,确保稳定脱贫、永久脱贫。
[1]陈佳, 杨新军, 尹莎. 农户贫困恢复力测度、影响效应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150-157.
[2]李文静, 帅传敏, 帅竞,等. 基于资产指数的联合国IFAD农村扶贫项目精准脱贫效果评价[J]. 中国软科学, 2016(7):66-77.
[3]许启发, 巴磊林, 俞奕涵. 中国居民多维贫困统计测度与脱贫路径选择[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 32(6):80-87.
[4]Sen, A. K.Inequalityreexamined[M]. New York,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Alkire, S., Foster, J. E.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7-8):476-487.
[6]万广华, 张藕香. 贫困按要素分解:方法与例证[J]. 经济学:季刊, 2008(3):997-1012.
[7]Alkire S., Santos M.E.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Poverty Measurement & Beyond[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3,112 (2):239-257.
[8]Alkire S., Foster, J. E.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7-8):476-487.
[9]杨浩, 汪三贵, 池文强.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7):148-152.
[10]吴秀敏, 毛林妹, 孟致毅. 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多维贫困程度测量研究—来自163个村3260个贫困户的证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11):146-153.
[11]庄天慧, 刘洪秀, 张海霞. 新阶段西南民族地区农户扶贫需求实证研究——基于1739户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10):83-88.
[12]游新彩, 田晋. 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 2009, 27(3):7-13.
[13]庄天慧, 张海霞, 余崇媛. 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以1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为例[J]. 西北人口, 2012, 33(3):89-93.
(编辑:武云侠)
StudyontheevaluationofpovertyalleviationcapacityoffarmersintypicalpovertystrickencountiesinWulingMountainArea——basedonfourcountiesempiricalstudy
Zhang Xiong, Zhang Zifen
(ResearchCenter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HubeiMinorityAreas,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0,China)
Wuling, a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 Hubei province,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or families is the key step in promoting the well-off society in 2020. This paper managed to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alleviation ability of farmers in typica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involving such four aspects as farmer population situation, economic situation, average education conditions, security situ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entropy method, we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to analyze 454 poor families in eight natural villages, which shows quit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from county to county and from village to village in terms of the alleviation effect. While on counties level, Xuanen country presented a good performan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ose of Changyang country and Laifeng country are fairly acceptable, in contrast with a poor performance in Hefeng country.
Wuling Mountain Area;Poor country;Fuzzy evaluation;Poverty alleviation;Farmers
D668
:A
:1671-816X(2017)10-0038-07
2017-06-03
张雄(1985-),男(汉),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管理方面的研究。
教育部重大社科基金项目(13JZD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