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心迹与叙事
——关于叙事建筑的思考

2017-09-22 10:50顾孟潮
重庆建筑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迹乌斯足迹

顾孟潮

随笔

足迹、心迹与叙事
——关于叙事建筑的思考

顾孟潮

1 建筑的叙事性

最近国内一些建筑期刊上关于“叙事建筑纵横谈”的讨论,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关于“叙事建筑”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建筑叙事性的讨论,这种讨论突出了建筑的人文色彩。由此认为建筑师是叙事者,更加重了对建筑叙事性的关注,这种关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水准(过去我们的设计往往是以图式为本,忘记了该图式的“底”乃是满足人的生活与心理需求的实践和吸收历史积累的相关经验experience),提高我国建筑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笔者十分欣赏李泳征导师利姆(C.J lim)强调设计要“叙事”,同时又不强调风格和设计方向的观点和做法。这是一种非常开放并且很有启发性的教学法。而且这种教学法是有着扎实的事实和科学理论根据的。因为无论是何种建筑、园林、城市、居住区本身都是具有“叙事性”(narrative)的,也就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实践经验的故事或科学理论的根据的。

建筑、园林、城市、居住区都是人类生活、工作、社会故事发生的舞台和场所,是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社会故事的发生地,所有的建筑和城市适应着人们的相应需要,又充满着对这些故事和事件的记忆。建筑与城市绝不可以成为任人们随意摆布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的堆积,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设计人们的生活故事、社会活动故事空间和场所的事业(包括设计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只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所谓“设计师”偷机取巧抄袭已有的设计方案和图形,导致了我们不少人忘记了前人的原创性设计最初也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实践和体验(experience),而并非像几位发言人所说的那样,所谓“叙事建筑的设计开始于建筑语言、图像、文字或者开始于拍电影”,而是源于生活实践的体验,正是因此才能说建筑设计人是“叙事者”。因此,这个讨论如果仅仅局限于“叙事建筑”这个概念就迷失了方向。

即使发言者所列举的教堂和园林这类建筑实例,也是先有故事后有建筑的,在教堂和园林中展示设计者编造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路线和空间环境形象,它们满足着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里简称为满足“足迹”和“心迹”的需求。如当你设计某种类型建筑或园林时不妨试一试这种从“足迹”(footprint)和“心迹”(ideaptint)开始思考设计的做法:在已有的同类建筑中从头到尾走一遍,体验一下建筑主人使用需求和具体感受建筑的情况,寻找到相关的故事后,你便会有所“叙事”了。

至于讨论中提出的4种方法,即从建筑语言开始、从建筑图像开始、从文字开始或从拍电影开始的设计方法,笔者认为,这些可能属于间接从“足迹”和“心迹”开始的方法,容易走冤枉路。如果在没搞清前人为什么用这种语言和图像的情况下就盲目套用前人的成果尤其让人担心。特别是,那种勉强找一个小故事,让建筑迁就它表现它,或者在没有电影脚本的情况下便开始拍电影更可怕,难道这样做能够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2015年12月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颁发的“若干意见”中修订的建筑方针)吗?很值得思考。“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本身就有许多故事,需要在建筑中“叙事”。

以上主要就“足迹”“心迹”“叙事”“体验”4个关键词作了些说明,下面结合实例就建筑设计从哪里起步谈点看法,参与“叙事”的讨论求教于通道。

2 足迹是心迹的可见形象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意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和怎么想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建筑设计师开始设计工作前,首先必须了解建筑的使用者对建筑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才能有正确的设计思路。既然“足迹是心迹的可见形象”,它能提供人们思路的踪迹和走向,从足迹和心迹开始思考设计,对于设计师很有启发设计灵感的作用,因此而受到了古今中外聪明的设计者的重视。

3 设计从哪里开始?

这是每个从事建筑设计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有的人会在屋子里冥思苦想,有的人去现场调查实际环境情况,有的人找使用者聊天详细了解业主的使用要求,还有不少人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资料,或者为了省事干脆抄一个现成的方案做“山寨版”设计……

4 建筑大师们从哪里开始设计思考呢?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1955年做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路线设计的故事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当格罗皮乌斯将园内47.6公顷的主体建筑完成,并且经过3年施工全部竣工后,他在设计连接各个景点的路径时“卡了壳”。他苦思冥想地设计出了50多种路线设计方案,却没有一种能让他感到满意。迪士尼乐园为了早日赚钱,天天打电话催格罗皮乌斯尽快拿出迪士尼乐园路线设计方案来。

心烦意乱的格罗皮乌斯正好赶上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一次庆典活动,顺便到郊外散心,进了一位老妇人的葡萄园,看到游客踩踏出来的路径深受启发:路是给人走的,人们最喜欢最经常走的,就是最佳路线。

格罗皮乌斯赶回国内,把最新的路径设计方案交给施工部。他的路径设计方案就是:在乐园空地上撒下草种,等小草发芽整个乐园被绿草覆盖时,再提前开放乐园。在乐园提前开放的日子,草地被游客们踩出许多条小路,格罗皮乌斯让施工人员按照这些踩出的路径铺好,形成有宽有窄,自然天成,优美流畅,深受游客喜爱的路径。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士尼乐园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格罗皮乌斯几乎同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对“您的设计从哪里开始”这个问题,他有着异曲同工的答案。他明确指出,设计要从足迹(footprint)开始,意思是要人们从体验使用者进入建筑的足迹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开始思考,设身处地的满足使用者需要,才可能有好的建筑艺术作品诞生。

其实,放眼中外古今杰出的建筑师、园林师都是十分重视脚底板的感觉。如中国400年前明代的学者文震亨就提出做“三忘”设计的标准,即让“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不正是从足迹开始设计的“诗意栖居”的园林境界吗?

又如当今的中国工程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20世纪90年代设计清华新图书馆时,念念不忘清华师生在老图书馆北面草地上留下的足迹,专门在新馆设了北入口,为师生迫不及待地捷足先登入馆提供条件。

5 文学艺术大师眼中的足迹与心迹

文学艺术界的大师于建筑设计界以外也是一样十分重视脚印和思路的土壤联系。

大文豪鲁迅很早就注意到“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歌词作家阎肃先生在构思《敢问路在何方》这支歌的歌词时,不正是看到他踩在地毯上的白足迹而想到鲁迅这句话才得到的灵感吗?因此,凡遇设计创新或创业的时候,非常有必要,先看看自己和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脚印和与脚印相关的思路会很有好处的。

古人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因此,不能只关注儿子孙子而忘掉“母亲”这个成功的基石。关注失败的足迹和失败的心迹有时可能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黄定坤

猜你喜欢
心迹乌斯足迹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林光泽的笔墨心迹
成长足迹
心迹
足迹
心迹
春的足迹
两行文字书心迹 数载春秋伴墨香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