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用充实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17-09-21 12:46钱璐刘妮娜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红楼梦

钱璐+刘妮娜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英译版本为例,探讨当原语文化不同于目的语文化,或原文话语过于模糊时,语用充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翻译策略,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译文进行充实,以便实现原语和目的语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用充实;《红楼梦》

一、引言

翻译的重点就是目的语能有效传达原语的语言信息在译语中的有效传达,无论从其语义还是语体方面。语用充实是指听话人根据语境对话语中的某个词或结构的意义进行扩充或收缩的处理。因此,语用充实能帮助译者明确原文中如时间指示及文本衔接等信息,并能使原文中一些如历史文化等信息得到对等翻译,从而实现最佳关联效果。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瑰宝,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具有很高的文学及艺术价值,引来了无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红楼梦》一文中许多词语都出自中国古典诗词。因此本文以该作品为例,从语言缺省和文化缺省两方面来探讨语用充实策略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使用。

二、语言缺省的语用充实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语系,其词汇和句子结构不尽相同。因此,在中英互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根据语境对原语文本进行充实,并把充实加工的结果体现在目的语中,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以下拟举例分析译者如何在译文中采取语用充实策略。

(一)词汇层面的充实

例一: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例二: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黄”的原型意义是指黄色,但在不同的语境中,“黄”与不同的词连用,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需要进行不同的意义收缩。例一涉及的语境是十九日是适合出行的日子,译者处理原语信息时要偏离其原型意义,即“黄”和“道”。“黄道”指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如出行、结婚等。因此,例一中“黄”与道在一起表示“a good day”。例二中“黄梁”出自《枕中记》一文中的“黄粱一梦”,比喻不切实际的梦想。译者在处理该词时也应偏离原形“黄”和“梁”的意义,将“黄梁”翻译成“break heart apart”。

例三: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红”和“朱”分别指“像鲜血的颜色”和“比较鲜艳的红色”,显然这个句子并非指楼的颜色为鲜艳的红色。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颜色“红”可指代女子,因为女子通常都施粉黛。“红”与粉字连在一起指代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朱楼”则指代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住的房子。此处原语的语用弱化、延伸,体现了话语理解中词语的语用扩展。目的语读者也更能理解“sweets”所代表的意思。

(二)句法层面的充实

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多为隐形衔接关系,而英语多为显性衔接,即逻辑表达和衔接关系都在词语和句子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对衔接的地方进行充实十分重要。

例四: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在本例中,“于...中”这个结构表达的是地点,汉语中没有明显的衔接词,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得将衔接词添加进来,即把其译为“in the course of which”,从而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三、文化缺省的语用充实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离不开语言,而不同语言要进行文化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这种中间媒介来实现。《红楼梦》中有着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詞汇,很多还出自中国古典诗词,这些正是目的语文化所没有的。因此,译者应该使用语用充实策略传达它们所缺失的信息,从而让目的语读者能正确理解译文的意义及其美学价值。

(一)称呼和特殊人名的语用充实

汉语中很多称谓及人名都寓意丰富,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由此产生的词汇缺省问题可以通过语用充实的策略来处理。

例五: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沙裘,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词义上的空缺。因此,为了弥补空缺,在英汉互译时可以采用加注法。鉴于意义的隐含性,为了把原文内隐的意义尽可能地说清楚,可以添加注释。

本例中,“红娘”一词出自元代王实甫所写的杂剧《西厢记》,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费尽周折成全了她家小姐与张生的美好婚事。因此,现在人们所说的“红娘”一般指撮合男女婚姻的人。由于“红娘”这个称谓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译者采取了语用扩充的翻译策略,把其译为Hongniang(End note:Hongniang was 'the maid' and go-between in the Yuan drama The Western Chamber)。

(二)诗词典故的语用充实

例六:则看那,白杨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本例中,“白杨树”和“青枫林”分别出自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及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两个词均出自中国古典诗歌,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目的语读者很难理解。此处为一个概念的空缺和不对等。这就要求译者准确传达能使读者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把其分别译为”mourners及poor ghosts”。

四、结语

语用充实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要求译者首先要准确理解原语信息,然后将其恰当地在目的语中再现。从本文所研究的《红楼梦》的翻译个案中所得出来的结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2]Hawkes, D.1979, The Story of the Stone,vol.1-3, London:Penguin Book.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