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文学”的真实性与超越性

2017-09-21 02:47刘世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真实性

刘世浩

摘要: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无疑是众多文学样式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个,而所谓的“底层故事”也主要借此类文学样式得以传播。相关理论研究在梳理“底层文学”、“底层叙事”在新世纪重获关注的逻辑脉络的同时,仍不时遭到质疑——“底层”能否表述自身?问题似乎又陷入了印度早期底层研究的困境:底层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底层文学;真实性;超越性;话语困境

针对类似疑问有学者指出,“只有当底层有了表述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底层,一切底层之外和从底层出身但已经摆脱了底层的人都丧失了表述底层的能力。因为被表述意味着被使用和利用,即使最善意的他者化表述也是使用底层来证明不属于底层的东西,或将底层引入误区。”[1]王尧也曾提出过类似的疑问:“究竟写怎样的‘底层才是‘底层叙事,这在‘底层写作的论述中并没有定见。虽然也有一些论者给出了答案,比如‘农民工进城等就被视为典型的‘底层叙事,但这只是题材上的个案,它并不能确认什么是‘底层以及‘底层叙事。”[2]可见,“底层”作为一个概念,它并非如我们今天通过文学作品、评论文章以及新闻报道等途径了解到的那么一个朦朦胧胧却又包含着明确所指的特定群体。

针对“底层文学”存在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有的学者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概括,大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底层文学如何结合时代的特点拓展叙事的现代性内涵,展示底层劳动者寻求作为‘现代个体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如何由底层书写者的心灵慰藉与书写底层的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对人生的苦难、对人性的善恶以及对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探寻与追问;如何完成对底层叙事悲剧审美的超越,实现审美层次的多元化等等,实际提出了现代性视角下如何建立底层叙事的艺术范式的新课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理性反思。”[3]

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界主动、积极地介入这场自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以来重新引起公共领域关注的文学论争,一方面表明了文学创作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参与热情,但另一方面,文学批评界也有试图将其迅速“知识化”的倾向。“急于将鲜活、生动的文学现象纳入学院制度或范畴,结果就是远离了现实对象去纠缠概念、源流等‘学理层面的问题。因此,有些看似很学术的批评,恰恰将讨论引向了歧途。”[4]

以上论述表明,现有的“底层文学”创作存在视角狭窄、描写对象表面化以及悲情色彩过于浓厚等问题。从这样的创作现状出发,我们或许可以推测,目前的“底层叙事”并未很好地为读者大众呈现出既具有真实性,同时也不无超越性的“底层故事”。

首先,之所以说目前的“底层”创作缺乏真实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当归结为作为“写底层”的知识分子对其书写对象缺乏真实的生命体验,以一种主观臆测的方式进行“文学生产”。在“底层文学”领域,“经验虽不构成写作成功的必然要素,但却是基本前提。”例如在打工诗歌领域就出现了创作的“及物性”和“叙事性”的自觉探索,所谓的创作“及物性”,“并非简单处理生存现场和世俗经验,而是深入个体生命与现实经验胶着的深处,发现个体存在的秘密。”[5]当然,并非所有的“底层”文学作品都不具有真实性,但它们几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为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或者为了作品内容的丰富多彩而肆意歪曲生活真实的成分。

其次,“底层文学”缺乏超越性的问题可以说也为文学研究者与作家所共知,其具体表现形态目前已經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文要提出的疑问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描写层面而缺乏具有人文情怀的“移情”过程,那么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其讲述的“底层故事”也必然将流于模式化,从而与真实的“底层”永远存在着隔膜。例如,旷新年就对所谓的“底层书写”表示过质疑,他指出,“‘底层问题很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道德化倾向,即所谓‘底层秀;......另一种倾向就是审美化。‘苦难和‘底层获得了某种具有普泛性的所谓纯文学品格,被抽象化或‘内心化”。[6]应该看到,这种质疑的声音并不陌生,尤其是伴随着“底层”问题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写作的跟风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作品人物性格类型化、故事情节模式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质疑的声音则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对作家的文化道德立场的考量;一是来自对被命名为“底层文学”作品的全面剖析。[7]

参考文献:

[1]刘旭.底层能否摆脱被表述的命运[J].天涯,2004(02).

[2]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J].当代作家评论,2008(04):7-17.

[3]俞世芬.论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三个问题[J].当代文坛,2015(01):77-81.

[4]孟繁华.文学该怎样进入公共论域——关于“底层写作”[N].深圳特区报,2010-08-23.

[5]景立鹏.“我的诗篇”:从“文本”到“现象”——中国当代工人诗歌文化矛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89-95.

[6]旷新年.“新左翼文学”与历史的可能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06):17-22.

[7]张艳梅.从底层文学的文化立场看陈应松小说创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05):59-63.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实性
“双减”背景下英语假期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电影创作特征浅析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私人订制》与受众喜剧审美趣味的错位
专利审查中网络证据的认定初探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