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朝方
摘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工业化的进程与乡村的生存之间的矛盾、新兴商品经济与农耕文明的矛盾、外来新的思想架构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得到了集中体现。汪曾祺和贾平凹两位文坛大将,在土地上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其塑造的主人公的生命轨迹和生命形态,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思考
关键词:乡土文学;生命主题;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就是对人的本真力量和生活的关注,是对生命存在的感知与思考,是对生与死的辨证认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命意识中关于面对生命存在的态度。汪曾祺与贾平凹两位大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和价值。
一、生命主题的“根基”
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剧烈的矛盾冲突,这是不可避免且需要面对的。中国社会自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经济主体,中国社会基本形成以农耕文明为主,以游牧文明为辅的文明形式。这使得九十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对乡村文明有着深厚而难以割舍的感情。就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状况来看,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与进攻是以‘城市化'的方式展开的。在城市文化进逼之际,乡村文化所包容的传统文化的处境引起了部分小说家深深的忧虑。”
而且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化让城市和乡村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城市的市民享受着社会革新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乡村的农民对本土的物质保有深深的依恋,使得乡村的工业化非常迟缓。所以综合来看,城市的生产生活和乡村的生产生活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则,即工业化的城市和保守化的乡村。
二、生命意识的呈现
八十年代以来的乡土文学中,对人的生命思考,也从未停歇。这一时期以贾平凹和汪曾祺等人为代表,表达了对乡村那份独有的感情。汪曾祺笔下的乡村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作者刻意展现出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小英子。小英子一家几口都是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从小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明海一起长大。时间一长,他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就孕育出了爱情的禾苗,彼此之间有了纯洁而朦胧的爱意。而这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就是一种儒家的入世观念,主张生命的价值放大。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便要留下点儿什么,不赞成清静无为,也不同意六道轮回,展现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其中的对明海和小英子爱情描写表现出来的温润的人性美,是有巨大轰击力的。爱情是人的情感,爱情的美好和本真,表现出来的也就是生命的本质力量的美好和本真,这其中体现了对人生的敬畏和憧憬。(《受戒》)大淖这个地方的姑娘挣钱生活跟男人没有多大区别,像男人一样穿鞋,像男人一样骂人,像男人一样的腿叉的大开坐着。一做了媳妇就“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要多野有多野。不论是女人像男人一般的言行,还是淳朴仗义的锡匠,所表达的都是人性的美好,人情的美好,而不是世俗礼法对人的约束与控制。这是一种鲜活跃动的生命,是让人欢欣鼓舞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昭示着每一个人都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在现世生活中,展现自己最本真的一面,活出个性,活出姿态,而不是对生命的认识在于忍受苦难期盼来世。面对如此宝贵且仅有一次的生命,选择了生如夏花。(《大淖记事》)
贾平凹的作品,特别是散文,有着很强的哲理性。哲理是人对世间万物思考的结果,更是对人本身存在的思考,所以贾平凹对生命的思考也相当有深度。主人公和奶奶觉得没有任何意义的丑陋的石头,恰恰是有着内涵的存在,这让读者们深思,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更重要的是,以石喻人,人生在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向这大千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生命。(《丑石》)“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阶层的重构,作为十六大之后的农民,他们的生命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在重要的转型期间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变得尤为重要(《我是农民》)秦腔的衰落和白雪、夏天智的困境,正是秦腔所隐喻的价值观念、农耕思维方式的困境。秦腔和农耕生产方式的根基一起衰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但它承载的传统农耕方式中的优秀文化精神一起消失又令人惋惜。秦腔的衰落令人伤感,如同悲苦的曲调一样。或许贾平凹并不愿意让秦腔成为故土的挽歌和绝唱,但现实如此残酷,生存如此严峻,那股生命的凉气终究还是在秦腔的字里行间透了出来。(《秦腔》)
三、结语:让生命之花盛放
纵观八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在经历了对人的生命價值重建之后,便显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并集中体现在现世价值的实现上和对存在的生命的思考上,使得文学史上对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如夏花之绚烂才是现当代文学中八十年代以来乡土文学的精华所在。生命价值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水涛.守望乡村拒斥城市——评九十年代农村小说的一种文化思考[J].当代文坛,2002(03).
[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失范[J].文艺研究,2005(08).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