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力发展型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7-09-21 07:09高素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高素敏

摘要:学力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活动时间,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旨,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重要手段,以学生在生态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智慧高效为特征的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整体设计的和谐性,问题设计的生成性,知识建构的体验性,课堂环境的生态性四项教学策略作为构建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的主架,获得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学力发展;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78-03

学力学习者想要形成一定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就是要借助一定的外力,譬如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相关的学习活动时间,等等。总体来说,就是要在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两个方面都取得实际的效果。

学力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通过学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以及背后的教育质量,由此判断学习者是否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的能力高低等。这种生态课堂的特征既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更是发展学生学力的途径。我们在建构学力发展型生态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策略:

一、注重整体设计的和谐性

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设计,首先要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它在小学、中学乃至整个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学生学习的基础,从而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体化设计,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

例如小学数学第11册第5单元“圆的周长与面积”,第2课时“圆的周长”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通過猜图形引入,在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圆的周长概念,二是提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接着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所需材料的测量、实验的预期分析,解决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由曲化直的转化思想,并提出用多次实验且求平均数的方法尽量规避系统误差;数据汇报后,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并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变中找不变的直觉思维。由电子表格计算周长与直径比值创造冲突,引出由割圆计算代替实验测量的新的研究思路,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进行极限思想的渗透。

紧接着,结合数学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以及人类对圆周率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历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最后明确圆周率的意义并形成圆的周长公式,激励学生到网络和书籍的更广阔的大课堂中继续探索。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小培养学生不断用数学的观点探索周围的世界,力求帮助学生运用数学认识我们的世界,在运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威力。只有把学数学与用数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二、关注问题设计的生成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人文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叶澜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的生长点,以生长点作为我们新的教学因素。学力发展型生态课堂正是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而设置的,注重生成性资源,促进课堂资源得到无限增长,同时形成更加重要的、活的教学因素。

例如教学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课本在“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的基础上推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和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者在备课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八年级上14.1“轴对称”的学习中对圆的轴对称性质已有感性认识)上,运用轴对称性质和“任一”代“无穷”的思想,引导学生共同推证圆的轴对称性质,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和水平。而后研究垂径定理,剖析定理、题设和结论中各事项的特点。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符号语言表达的命题译为文字语言:“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后,学生很快发现这一文字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举出反例:两条斜交的直径AB、CD满足命题的题设,但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于是学生自觉调整,生成了课本上安排的一个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学生的智慧还不只于此,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又生成了新问题:由垂径定理可知,直线CD上有5个点,即圆心O,弦中点E,垂足E,两弧中点C和D。根据已有知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这5个点中,已知两点直线就能确定,因此其他3个点便在该直线上。以上研究的推论,就是已知圆心、弦(不是直径)中点推出垂足、两弧中点的。因此垂径定理的逆命题不只书本上的这一个,还有哪些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学生不仅制作出垂径定理的所有逆命题,还研究了这些逆命题的证题思路和依据,因而生成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知识体系、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自然地生成了自主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创设知识建构的体验性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主体验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知识进行体验化设计,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体验下主动建构知识,而这种设计的方法是把知识点加以分散,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设计感性体验,在充分的感性体验下,引导学生对感性认识理性化,进而获得深层次的理[生体验,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看下面的教例:统计方法的教学

教师画面出示阿姨分太阳帽的场面,有要红色的、有要黄色的、有要白色的。

师:你能想办法帮助阿姨知道到商场买各种颜色的帽子多少个吗?endprint

生1:让他们站起来,红色的先站,黄色的再站……再数一数。

生2:让他们分别举手,红色的先举,黄色的再举……再数一数。

师:他们不是同时来的,又该怎么办呢?

生3:阿姨记下来。

师:怎样记下来,请大家想一想,不要说出来。

教师动画展示:小朋友依次来报名说出所想要的帽子颜色的场面。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记下来。

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统计的过程。

生1:……(用不同的彩笔画出不同颜色的圆)

生2:……(画出不同颜色的帽子,然后在后面分别画1)

生3:……(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然后画1)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面对生7)你记完了吗?大家想为什么没记完?

生:写字太慢了。

师:(面对生1)你画时有什么感觉?

生:手不停地换笔。

师:看一下,你属于哪一种?和其他的方法比较一下,你现在喜欢哪种?

为什么?(小组交流)

师:这一次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再统计一次。(这次展示,学生大都趋向生3、生5、生6的方法)

教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统计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创造统计方法,在实践中感悟、交流、筛选,不由自主地内化了最简洁、标准的统计方法的过程。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思维得到训练,在追求最优化的方法中感受到数学简洁的美,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体现课堂环境的生态性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视为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视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系统,关注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追求的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关注其生态性,让学生在生态环境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正负数”时就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紧密结合。正负数的知识,学生们在生活当中接触过,特别是天气预报中就用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因为学生们有了这种生活积累,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紧紧依据学生的生活认知,通过天气预报播报,引导学生用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进而理解负数的含义。

当学生们对正负数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存折中的正负数、电梯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方向中的正负数……这些问题的解释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又使学生们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以“唯自然的,才是真正永恒的”作为追求目标,始终以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要作为依据,获得课堂教学的新发展。以学生的学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切实构建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绝非易事。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它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全方位的基本素质,如扎实的语言功底、敏锐的课堂应变能力、对学生深沉博大的关爱和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当然,构建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绝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就一定能实现学力发展型的理想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韩彩虹,课堂情境中的学力生成研究[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莎,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3]单艳丽,浅谈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6)

[4]唐衍芬,構建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责任编辑:周海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