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 宋山梅
摘要: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食用油的主要来源,种植历史悠久,但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却很低;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数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利用比较分析法对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得出油茶产业发展与橄榄油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通过采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从产品的质量、品牌和饮食文化方面以及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分析得出橄榄油与油茶发展之间的差异,并利用橄榄油的成功经验指导、促进进油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油茶;橄榄油;特色产业;市场
一、引言
绿色、环保、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对生活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是生活要求更是精神上的追求,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发展阶段。橄榄油,作为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在国际上被称为是“飘香的软黄金”,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油料作物。与橄榄油可相提并论、敢与之媲美的则是我国的油茶籽油。油茶是中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与油橄榄、棕榈、椰子是世界四大重要木本油料作物,与乌桕、油桐、核桃同属于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作物。油茶主要生长区域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和丘陵地带,是我国特有的纯天然油料之一。油茶中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左右,总体营养价值比橄榄油、花生油以及菜籽油等其他食用油都高,并且食用后容易被身体吸收与消化,因此在我国被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橄榄油”,但与橄榄油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
二、文献综述
柏云爱、宋大海等(2008)指出油茶籽油是一种宝贵的油料作物,是有利于人们健康的食用油,长期食用可以预防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病等疾病。赵松子(2012)指出,预计在2020年我国高档食用油的潜在市场将达到80万~146万T/A,并且在文章中指出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2012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2号)文件中提到“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李振唐(2005)认为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如若发展特色产业应选择采用“比较优势战略”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王雅荣、张撲(2011)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应积极运用文化生态发展理念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完善与发展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时沿(2009)提出特色资源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前提条件,同时还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面对经济落后欠发达的地区将其特有的特色资源产业化发展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油茶及橄榄油的发展现状
(一)油茶
1. 粗放式种植经营,单位产量低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油茶面积已达5750万亩,2015年油茶籽年产量为2163492吨左右,产值约39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個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5%。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安徽、广西、贵州、广东、四川等省份,单就湖南的油茶产量就占全国油茶产量的40%以上,而湖南与江西的油茶产量加起来就占全国产油产量的70%。传统油茶粗放式种植栽培与经营方式易出现“靠天吃饭”的现象,导致油茶产量低不足,油茶籽平均产量仅15kg/ 667m2左右,平均出油率不足30%,综合平均产油量不足5 kg/667m2,据资料数据显示,湖南全省油茶种植面积为118万hm2,年产油量75kg/hm2以下的有77万hm2,占总种植及面积的65.4%,年产油量在75~150kg/hm2的有30.2万hm2,占面积的25.6%。年产油量在150kg/hm2以上的有10.7万hm2,仅占9%,高产年份年产油量也仅为84kg/hm2。
2. 科技生产水平低
受传统栽培技术、文化技术水平的影响,油茶种植者对油茶管理科学技术的了解认识不够,在油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力、财力、优质良种树种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油茶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经济、科研技术的资助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力。传统的油茶加工方式多为土法榨油(即是先将油茶果炒干再进行压榨),由于榨油工具的落后,土榨法使得油茶籽出油率低,未能充分综合利用油茶资源造成浪费。
3. 油茶消费市场有待开发
作为食用油中的一种油茶籽油有着独特的优势,油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长期食用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预防高血压和肥胖病等疾病。目前油茶产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消费市场就是一个典型。橄榄油市场占有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木本食用油的高达人均20Kg,例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我国的数量却不足1Kg,每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食用橄榄植物油的数量为100万吨,形成了巨大的国内市场消费缺口。油茶籽油作为比橄榄油更具营养价值成分的特色的食用油,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中并没有形成巨大的供给市场和消费市场,人们对油茶的认知不及对橄榄油的了解深入、全面。橄榄油在国内的大量消费对油茶籽油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抑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本土特色企业的发展;降低了茶油市场的占有率,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在价格上,橄榄油的消费价格明显高于油茶籽油,但是销量则比油茶籽油多出许多。在此实际情况下为了保证国内粮油的安全和稳定,要积极的增加油茶的种植面积拓宽油茶籽油的消费市场。
(二)橄榄油
1. 市场前景好,知名度高
橄榄油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在竞争市场中形成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品牌、质量、饮食文化已经成为橄榄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在我国一线城市中所以拥有的国际知名橄榄油的品牌大致有意大利的Olivoila、Mighty、Monini;西班牙的Hojiblanca、Arbolon;以及希腊的Agric、突尼斯的Terra Delyssa和土耳其的Taris等其他一系列不同品牌。当中最为人知晓的则是Olivoila、Mighty,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人们提及,因此该品牌的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相比之下,在现今的食用油市场中油茶籽油因生产加工规模小、成品油产量低,在广大的市场中没有知名度高的品牌,在宣传中没有做到如同橄榄油般的品牌形象宣传。大众对油茶的认知度低,更有甚者不认识油茶籽油。长期食用油茶会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好处,由于科普宣传的缺乏使人们无法正确的了解油茶,缺乏民众口碑的油茶品牌形象就不及橄榄油的品牌形象做得好、做得深入人心。endprint
2. 产品质量水准高
橄榄油在后期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质量要求严格把控,对产品的质量有高标准的要求。橄榄油根据产品质量好坏以及加工过程的不同分为特级初榨橄榄油、初榨橄榄油、纯橄榄油和橄榄果渣油。日常生活所食用的多为初榨橄榄油和纯橄榄油,而就全球生产范围的数量来说大约有90%的是初榨橄榄油。并且在橄榄果榨油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高效的利用了资源,而没有形成浪费。整体而言油茶籽油的科技含量与橄榄油相比相差甚远,这就对它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 饮食文化
人们大量食用橄榄油主要是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健康、绿色,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病等疾病。橄榄油的食用历史悠久,从最开始食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不断向世界各国扩散的原因主要在于橄榄油文化的传播与地中海饮食的流行,橄榄油是地中海饮食的必备调料,橄榄油常用来制作沙拉等其他食物。
油茶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橄榄油的历史相比较其还早多年,但是对于油茶籽油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形成健康的、合理的膳食、饮食文化,纵观我国食用油种类与来源不难发现造成此问题的关键则是由于我国长期的食用油大多以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为主的草本食用油,而以油茶为主木本食用油数量及产量在市场上的供给数量较少存在较大缺口,价格也比其它油种草本油料的高,因此在现有的食用油市场中占有率不高,但却拥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从消费者购买角度和产品价格来看只有少部分人长期食用油茶籽油,这样不利于油茶籽油饮食文化的形成,相反还为橄榄油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总结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阅读以及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特色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使然,是为适应市场竞争而新兴发展起来的产业。但是,因为是特色产业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健全的地方,因此,借鉴其他地方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促进相关特色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橄榄油和油茶籽油同属木本油料,但是油茶籽油的市场化发展却大不如橄榄油的成功,我国在为实现粮油自给安全的前提下颁布了相关文件、政策以达到促进、鼓励油茶产业的发展。从现有成果来看,大大增加了油茶的种植面积。然而,在追求种植数量的同时加大与油茶发展相关的其他环节的发展力度(例如,加强油茶生产质量的监管、提高油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多样化的油茶产品)。在与橄榄油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前提下,吸取其成功经验并借鉴,为油茶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借鉴,实现油茶市场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赵松子.世界橄榄油市场格局及其对我国油茶产业的潜在影响[J].中国油脂,2012(10).
[2]王雅荣,张撲.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
[3]姜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童波.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5]申明海.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可持續性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1).
[6]柏云爱,宋大海,张富强.油茶籽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J].中国油脂,2008(01).
[7]王雅荣,张撲.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9).
[8]曹阳,吴燕,金石.从产业价值链分析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兼论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7).
[9]苏振锋.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契入点[J].生产力研究,2010(06).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