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宁
新技术作为哈尔滨市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仅能够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能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哈尔滨市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哈尔滨市抓住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新技术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后发优势,对于哈尔滨市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新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哈尔滨市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等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借助哈飞集团、东安集团、东轻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以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所、玻璃钢研究所、中电集团49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通过民用直升机研发和制造、通用飞机研制维修和营销、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研制、航空用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方面发展,促进哈尔滨市民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生物产业: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依托,以生物技术研发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兽用生物制品和北药开发为特色,以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材料产业:借助哈尔滨电碳厂新厂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以及玻璃钢研究院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等五大新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目前哈尔滨市已初步形成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光伏新材料等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哈尔滨市传统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水电、核电及风电为发展重点,以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及潮流能为辅,借助哈电集团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玻璃钢研究所、703研究所及焊接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不断促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借助打造中国云谷的契机,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为着力点,哈尔滨市将电子制造业和软件业作为发展重点,将汽车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LED产业以及云技术打造成为电子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
二、哈尔滨市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不佳
近年来,哈尔滨市虽然一直将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并收到一定成效,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新技术发展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鼓励和支持新技术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刚刚形成,尚不完善。就目前哈尔滨市的现实情况来看,新技术发展的硬环境还存在着经济实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科技研究机构规模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同时,由于创新意识薄弱、管理体制落后以及发展观念相对保守,哈尔滨市新技术发展的软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新技术立项、研发与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用、审批手续繁复、服务效率不高以及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
(二)新技术发展的体系不健全
哈尔滨市由于观念落后以及宏观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科技宏观管理、决策与调控体系。在科技决策机制上,部门协同能力差;在科技管理方面,责权不清;在科技资源配置上,过剩与贫瘠同时存在;在科技政策导向上,相关体制机制衔接不畅。同时,哈尔滨市还存在着现行科研体系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目前,哈尔滨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不足10%,这都是由于现有的科技管理、决策以及运行机制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经济需求造成的。
(三)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目前,哈尔滨市对于新技术的R&D投入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015年,哈尔滨市R&D经费支出98.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1.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6个百分点,低于北京4.11个百分点,低于天津1.12个百分点,低于上海1.8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哈尔滨市科技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作为科技活动的主体R&D经费投入强度应达到60%以上,而各大研究机构作为基础研究的主体R&D经费投入强度不超过30%。而目前在哈尔滨市科技活动中占主体地位的科研院所是R&D经费投入的主要对象,其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企业20%左右。不难看出哈尔滨市不仅在投入结构、投入比重、投入者地位都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四)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
哈尔滨市主要科技研发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由于其重心在于基础理论知识研究,研发成果过于专业。科技成果虽然成熟却落不了地,其主要原因是科技研发者缺少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实地调研,导致成果难于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难以实现转化。还有好的科研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测试与调整,在实验室里研发出的成果仅仅是科技成果的初期成果尚不成熟,这也是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科技企业大部分研发人员专业知识过硬,但缺少理论支撑,对于新技术成果的研发往往缺少前沿科技理论知识的支撑,研发出的成果因不具备创新性难以转化。因此,普遍存在着科研院所及高校新技术成果的研发由于对于生产企业要求高难以用于生产,无法得到企业的吸收与转化;而企业研发部门对于新技术的研发缺乏创新性,没有转化的意义。
三、加快哈尔滨市新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新技术发展环境
哈尔滨市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不仅完善硬环境,更要优化软环境。通过不断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生存的土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市民素质、注重文化积淀和营造创新氛围,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培育优良的创新环境方面下功夫,要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管理部门工作效能,并积极推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建设,为企业搭建横向对接、纵向合作的科技平台。还要通过电视、广播以及網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提高市民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创新信心、吸引高技术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舆论为导向积极营造全面创新的社会环境,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主流观念,让科技成为企业自觉追求终极目标,促成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的城市理念。endprint
(二)完善新技术支撑体系
哈尔滨市还要在不断完善新技术的支撑体系上下功夫。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宏观管理机制。哈尔滨市要建立政府层面的科技领导小组,旨在落实各级政府确定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统一协调科技资源的配置等宏观管理职责,包括推进战略实施,部署科技规划,制定法规、政策,组织协调、规范、监督和指导科技活动,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科学普及、科技评价、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宏观工作。其次要将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科技分开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由科技局统筹负责管理,由政府应对基础科学在人力、资源以及资金上予以充分的保障,使其能够遵循基础研究的规律。产业科技管理,由工信部门负责。政府对产业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应当主要投向企业,由企业自行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更新或技术改进、市场营销等。工信部对于产业科技计划,包括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成果转移、组织协调等内容,要经科技领导小组审批方可纳入哈尔滨市年度科技计划。最后周边县市科技管理应由地方政府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针对周边县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科學技术需求,选择重点科技项目,组织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解决周边县市的科技难题。同样,周边县市的科技规划也要经科技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年度科技计划。同时,还要建立市级科技咨询机构。该机构的人员组成为哈尔滨市乃至全国著名的战略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哈尔滨市的科技战略规划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反馈意见。
(三)提高新技术研发水平
哈尔滨市要提高新技术研发水平,首先要从完善教育体制与培育人才机制上着手。人作为科技的研发主体,其知识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新技术的研发水平。哈尔滨市要积极推进技术教育发展,不仅注重实际操作,更要加强高水平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者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研发高手。同时还要注重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引进及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外的技术合作,以高薪和未来发展吸引国际级专家进驻,借助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提高哈尔滨市整体技术研发水平。其次,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要积极世界接轨,掌握领先的科技研发方向,在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等手段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研发水平。哈尔滨市借助哈尔滨市机器人集团在机器人方面的优势,吸引国际级专家进驻,从而通过合作提高哈尔滨市的整体科技水平。最后,加大对于国际领先科技项目的研发扶持力度,政府不仅在人力、资金、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国际的基金项目,还要由政府出面招揽国内外知名专家进驻研究项目,确保科技研发项目的领先地位。
(四)促进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哈尔滨市要借助国家实施“中国制作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契机,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完美融合,加快产业智能化和生产体系提质增效升级。当前哈尔滨市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提档升级阶段,急需引进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新业态,促进制造业的突破性升级,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实现哈尔滨市制造业提档升级的主要途径。哈尔滨市应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变、经营体系及模式的网络化转变、营销模式的多元化转变,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完美融合。当哈尔滨市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真正实现融合发展以后,其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产品生产将以市场需求为主,服务对象将针对目标用户、决策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决策、产品将以消费方式引导、产品价值将以用户价值为主体,真正将制造业推向智能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