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7-09-21 07:05杨国龙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包囊家畜脏器

杨国龙

(甘肃省卓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卓尼 747600)

卓尼县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杨国龙

(甘肃省卓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卓尼 747600)

棘球蚴病是犬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牛、羊、猪等多种家畜脏器内所引起的疾病,严重侵袭时,会导致患畜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是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是全球性分布,尤其以放牧牛、羊的地区为多。我国以甘肃、青海、内蒙古及新疆畜牧区域广为流行。

近几年来,在牛、羊棘球蚴病防控工作中,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宣传→监测→驱虫→免疫的工作流程,积极开展了棘球蚴病防控各项工作。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15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屠宰季节,对我县天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屠宰场屠宰牛、羊(健康)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对屠宰后的牛羊内脏逐个检查,即取出宰杀牛羊的肝、肺等内脏器官,通过眼观、用手触摸、刀切囊肿检查棘球蚴包囊,凡有包囊寄生,不论大小均视为感染阳性动物,并做好记录,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1 卓尼县牛、羊棘球蚴感染率调查

表2 卓尼县牛、羊棘球蚴感染脏器比较

2 调查结果

(1)通过对全县牛、羊感染率调查结果(见表1),二者感染率差别比较大,羊感染率明显比牛感染率高很多。

(2)从寄生脏器的比较看(见表2),羊棘球蚴包囊寄生在肝脏的占38.10%;寄生在肺的占23.81%,肝和肺混合感染的占42.86%,可见,绵羊棘球蚴在肝和肺混合感染率为最高;其次是寄生在肝脏的,而寄生在肺的相对最少。牛的肝、肺棘球包囊寄生和羊差不多,也是寄生在肝的比寄生在肺的要高。但此次检查未检出牛肝、肺混合感染者。

3 病因分析

(1)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狗、狼、豹等肉食动物的小肠,一般数量很多。含有孕节或虫卵的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或牧场,如被中间宿主(牛、羊、猪、人等)吞入虫卵内的六钩蚴即在消化道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进肝脏,通常多停留在该处;也有越过肝脏血管而入肺脏,甚至抵达其他器官的,无论在什么部位均可发育为棘球蚴。

(2)多数小孩喜欢抱狗玩耍,加之有些农牧民有热天喝生水、宰杀牛、羊时吃生肉的习惯,这加大了人感染的概率。人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一般与家畜的感染成正比,因而牧区群众病人较多。

4 危害和损失

4.1 对人的危害

包虫病人以慢性消耗为主,日渐消瘦,降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对本病缺乏有效药物,只能通过手术摘除棘球蚴或切除被感染的器官。因此给人民生活带来疾病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也给社会医疗救助造成压力。

4.2 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

棘球蚴对牛、羊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主,严重程度取决于棘球蚴的大小、数量和寄生部位。由于棘球蚴的不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周围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同时,因棘球蚴液渗出或溢出可引起毒性或过敏反应。牛和羊在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表现为消瘦、脱毛、咳嗽、呼吸困难、倒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棘球蚴囊壁破裂后可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使牛、羊突然死亡。

5 防控措施

(1)加大对屠宰场及个体屠宰点的检疫力度,严格执行卫生检疫制度,对检出的患病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患病肉上市喂犬或随意抛弃。

(2)犬是棘球绦虫的主要宿主,是棘球蚴病的主要传染源。对辖区内所有犬定期进行驱虫并建立档案,制定养犬规定或条例,按照“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防治措施是棘球蚴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一般常用吡喹酮20mg/kg体重或阿苯达唑5mg/kg进行犬只驱虫,对驱虫期间的犬要拴养以收集犬粪,将收集到的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掩埋或堆积发酵)。

(3)对辖区内的牛羊用棘球蚴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行首次免疫,隔一月后进行二次免疫,并对免疫抗体进行定期检测,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牛、羊可进行再次免疫。

(4)要注意饮水卫生,牲畜不要饮不流动的池、坑和沼泽地等处的水;人不要喝生水,不吃生肉或未熟透的肉,将棘球蚴病防治工作变为农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1]北京农业大学.家畜寄生虫学[M].农业出版社,1981.

[2]王淑芳.家畜棘球蚴(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1):41-42.

猜你喜欢
包囊家畜脏器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体外成囊条件的筛选和优化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