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年强,则国家强”我国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心就是青少年。我们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刻,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和正确的衡量标准就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基于此点我认为我们思想品德课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然后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去进行符合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和渗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意义,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才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品德课程;主体意识;实践环节;创新能力
想要实现中国复兴梦,就必须要弘扬我国的精神,必须践行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几句话,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方向。这就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只有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我们才可以聚集更多地力量在这面旗帜之下,这样才会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更强的战斗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汲取正能量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期,因此把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应当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这三个问题讲述给学生,而我们的课本内容正是讲述这些内容的。
一、 了解学科课程,明确思想品德课程导向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是6~12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因此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他们这个阶段可塑性强的特点去紧紧围绕课本展开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如:我们小学课本中《祖国妈妈,我爱你》一课,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白只有和平发展、繁荣富强的国家才可以让他们快乐无忧的成长,及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明确价值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是需要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就牢牢树立起小学生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的良好观念。如:《加入少先队》这一章节中,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了少先队员的所作所为,进而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制定相适宜的课外活动(扶老人过马路、遇见行人要礼让、不闯红灯等等),然后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 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作为品德学科的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并通过自己讲解课本知识努力地让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点并把它融入我们的社会当中。通过讲解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我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约束自己的日常作为。如《人类的家园》这一章节,告诉了我们现在高科技发展给地球带来了重重的创伤,这些创伤我们应当如何弥补呢?我们要热爱环境、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并通过举办精神文明小比赛,来一一列举生活中自己所做的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一些不文明(如:乱丢垃圾、不爱护公物等)事情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
四、 搞好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孩子们是十分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述的。基于孩子们的这一天性,我认为课堂结合自身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最适合学生的。这样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以及同他人交流经验去获得最大的收获。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好的。如《生产与生活》这一章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主动了解我们那些日常生活用品是工厂制造的,制造这些对大自然造成了怎样的伤害,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 结语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很好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的品德教学工作,并通过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感染学生的精神,让知识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并伴随着他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全过程,这样等到这批孩子们成长起来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郭志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博物馆教学模式——以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04):12-16.
[2]张楠.《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杨云.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44.
[4]张茂聪,李成泉.《品德与社会》倡导哪些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J].山东教育科研,2002(11):42-44.
作者简介:
黄艺华,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宁远县第五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