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笑美
摘 要: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让语文课堂也常常充满着特殊——语文性“尽失”,走向了纯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培智教育的语文课堂也要体现语文性,是语文和生活的相融,是更加丰富的姓“语”名“文”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培智;评价
随着培智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不断调整中……生活化的语文教材变成了纯生活化教材,课堂变成了纯生活的再现,没有了一点语文味。培智语文该怎么教,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丰满”起来,在困惑中我大胆思索,小心求证,一步步走向了我的“丰满”课堂。
一、字词训练,积累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是课堂的立足点,而隐藏在生活化语文教材下的字词,往往被我们的课堂所遗忘。语文课堂没有了字词句段的训练,智障孩子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楼梯》这课时,我带领学生在走楼梯中学会说出“楼梯”,还带着词语卡片“楼梯”,让学生边走边说边认。在“楼梯”的识图教学时,我还在图片的下面写上“楼梯”两字,让孩子们在识图中反复地与词语“楼梯”见面,加深再认印象。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多个“楼梯”的字词闯关训练题:在一堆的词语中找出“楼梯”,在图标和广告中找出“楼梯”;学生不仅通过联系实物、场景学会了认物,说出了“楼梯”,还通过词语的反复呈现,强化了词语“楼梯”的再认,真正地顾及到语文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语文教学重在“字词”的积累,语文课认识、再认“字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字词的训练在每一节的语文课堂中都要有所训练、有所强化,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二、充实教材,丰盈课堂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因为生活化,而淡忘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如何在低段语文中既不失去生活化,又不丢语文味。
在生活化的语文教材中,要有开发课程的理念。我们现在的课本是非常的简单,一篇课文往往只有一幅插图和一个词语,内容如此的简单,我们往往没什么可教的,由此,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面对单薄而又缺乏内涵的教材,我们教师必须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主动地丰富和充实现有教材。
如教学《上厕所》这篇课文,就只有一幅插图和一个词语。如果只是就这样的教材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很难做到最终的迁移与运用,这时,我就要适当地给教材增加一些学习的内容,丰满学生的认知积累。认清男、女厕所的图像标志和认识词语:男厕所、女厕所;向老师提出“我要上厕所”等说话教学的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完厕所要洗手的习惯。这些内容的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服务。
因此,对教材内容必要的补充和丰盈,可以改善智障孩子的生活状态,提高智障孩子的生命质量。教师在教材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二度开发”,为学生所用。
三、分层落实,和谐课堂
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行为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严重不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有所收获,成了一个极其重要又很难解决的问题。面对现状,我对自己课堂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分层教学。在低段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多为B、C层的孩子设计一些问题和任务,有意让课堂上的“陪坐”者参与进来。
比如,让孩子们在一堆图片中找出,表示实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在两三个词语中找出听到的词语;在一个句子中圈出我们今天学的那个字;还可以让能力极差的孩子“看着你的嘴巴,学着你的样子,跟说(模仿)某个词的发音”,每节课都给予每一个学生一定的机会。这样给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让孩子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教学的任务,真正地保证人人参与课堂。慢慢地,智障孩子也一定会明白“课堂任务”,课堂的建设就会更融洽、更和谐。
四、激励评价,完善课堂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推动课堂的生成。可是,在我们智障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评价性的语言非常匮乏,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索然无味”,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发展,表现在智障孩子到了高年级段之后,课堂死气沉沉、鸦雀无声,学生的“两极分化”明显。
当教学中出现了“冷场”,我想,这时候老师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如:刚才我听到某某读得很好,我们请他来给大家“表演表演”;谁比他读得还要好呢?而不是很快地就“放弃”,很可能孩子们就会有一两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站起来,课堂上就有可能出现许许多多的“王者”了。
课堂上必要的“激励”“评价”,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展开、生成,还可以协助课堂常规的养成,孩子们在不断的“激励”“评价”“强化”中,逐渐养成习惯,促成性格,完善著我们的课堂教学。
我们智障教育的课堂,就是需要老师们全情地带动、充盈、不断地激励,孩子们才能在“语文”的感染、熏陶下,丰富语言,实践语文,做到语文和生活的相融以沫。
参考文献:
[1]金姹嫣.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2]孟春芳.让培智语文课堂更加有滋有味[J].现代特殊教育,2013.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