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平
【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展开与深入,有了不少有关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不同层面,展开了有关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听课评教,自己从其他教师那里也学到了不少有益做法,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为此,我就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高效语文
一、认真备课,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的导课是激活语文课堂的前提,巧妙的导语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子能吸引住学生,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使知识转化成技能
(一)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二)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
創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保持课堂的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努力成为语言大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善于运用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要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第一素材,教师的读和说要让学生听得入耳入情入心,这是课堂教学迷住学生的第一要素。另外,语文教师的书法也应像样。做为语言文字的传授者,字写得东倒西歪,身首易位,令学生目不忍睹,哪还有心思学习效仿。
1.语文课的魅力来自语文本身
我们民族的语言以其丰富的语汇,精妙的表达,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魅力无穷。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畅游于民族语言作品之中,尽情享用语文的魅力。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鲁郭茅巴老曹,语文教师如能把学生领进这些文学大师的语言殿堂,那他们怎能不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语文必须充分感受语言材料,不断揣摩、体味、分析、筛选、积累和运用语言,如果语文教师只善于把自己咀嚼的好的课文“喂”给学生,如同父母把咀嚼好的饭菜塞进孩子嘴里,孩子根本尝不到饭菜的真味,谁喜欢失去真味的饭菜?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得到更多更新鲜的东西。
2.语文课的魅力更来自于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
艺术魅力中最重要的是情感魅力。语文的生命是情感,“情”是语文的灵魂。要在短短40分钟之内,让学生感动着真善美,憎恶着假恶丑,体味着伟大与崇高,又唾弃着卑劣与渺小,需要教师字字句句弥散着浓郁的情感,使学生沉醉与中,焕发出其他学科无法具有的丰盈诱人的魅力。
比如,在诗词教学中抓住了情感,任务便已大半完成。我在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先感情投入地介绍杜甫的生平,然后小结导入课题: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贫困潦倒,却时时处处忧国忧民,写出许多爱国诗篇。作为一名爱国诗人,最后的结局竟是贫病交加,死于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尸骨在四十年后才被其亲人送回故乡安葬。他凄惨地离开人世,而他的诗作和他的精神却永存后人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学习来作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悼念吧!(并随手板书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我明显感到自己在讲述时视线变得模糊,学生也被老师的情绪感染,教室里静寂无声。接下来的朗读非常整齐而沉郁,再加上感情朗读的指导,学生已把握了此诗传达的思想感情,名言佳句的领悟更是在学生发表感受时不点自明了。注重情感的先导省却了众多教师逐句译析的烦琐(且学生因烦琐无所侧重而无法领会以传情达意为主的诗之主旨),课余与学生交谈时,学生都说课堂上看到了老师眼中之泪,悟到了诗中之情。这节课心情挺沉重的,但对诗意的理解把握却异常的轻松到位。
(二)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上课的心声
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悟教材、教师的用意,回答问题时,常常东拉西扯甚至不着边际。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要尽量地点拨引导,而讨论时,学生的想法可能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此时,教师要敢于放弃,只要学生的说法能自圆其说就行。例如,对《我的叔叔于勒》做人物形象分析时,2012级学生彭杨杨突然问:“为什么于勒没有认出买牡蛎的若瑟夫?”这是我备课时始料不及的,且这个问题于人物形象分析似无多大关联,但我并没有因此搪塞引开,而是顺势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讨论。有学生答,于勒离开时若瑟夫还未出生,并以于勒离家已十多年为依据;有的说,于勒一直低头手上的活路,没来得及抬头看,等等。我都一一点头、微笑予以欣赏赞同。我想,学生已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思维想象,且又合乎情理,至于是与非,对还是错,已无关紧要了。再者,老师如此对待学生思维火花的态度,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敢于独特(大胆)思维的习惯。这样让学生有话能说、有感可谈,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语文课,谁不喜欢上呢?
五、多关注,多鼓励后进生,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那课堂的效率才算真正有了。他们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方法上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敢发言,缺乏自信,方法不对,因此,教师要有偏爱之心,对他们多关注,多鼓励,从语文学习上来说,只要这些同学态度端正了,积极肯学了,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对这些学生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肯定他们,哪怕他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一名也是进步,发了一次言比不发言也是一种进步。
总之,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新课改下要上好初中语文课,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