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辉
【摘 要】高中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事情,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而且有助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教学旨在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奠定高中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促进高中生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而且还有助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因为高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交给高中生锻炼身体的体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向高中生传达终身体育的意识,让高中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最后,高中体育教学通过引导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在高中阶段的地位远远低于语数外等其它学科,总的来说,我国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次,掌握的体育知识有限,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而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身体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兴趣等的培养,同时由于升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将体育锻炼的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多种原因导致高中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恒心和自觉性,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影响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两种,就高中生的自身因素来说,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以及对运动缺乏兴趣是最主要的,就教师来说,体育教师有无体育教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影响着体育教学中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究其原因,高中体育教学中对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够有以下几个,其一是高中生体育意志薄弱,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课上表现被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二是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这也在无形中强化了男女差异,这种差异在体育活动中尤为显著,女生因为怕晒黑、怕脏等形体原因不愿意上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其三是高中体育教学中,高中生缺乏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这属于教师因素范畴。由于升学的缘故,很多高中生都将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内加以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恰恰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所缺乏的。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高中生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心理压力比较大,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不仅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而且对高中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体育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般来说,高中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是,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也是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备基础。就理论教学来说,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体育锻炼的价值,利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教给学生各种体育比赛给则、注意事项、运动技巧等。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差异,关注体育活动的形体美和动作美等特征,继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进行男女学生分班教学,给男女生安排不同的体育课程,对女生而言,可以多安排锻炼柔韧性强的体育活动,男生则安排对抗性强的活动,但是在此基础上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
(二)利用体育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竞赛是一项集竞赛和趣味为一体的活动,这也满足了高中生的求知欲和求勝心。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另外,也要组织组织体育知识竞赛活动。
(三)施开放型体育教学
开放型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宽限制、实践教学中学会“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另外,在体育成绩评定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学习跳远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让学生在跳竿的高度上有选择的余地,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
(四)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引进高素质体育教师,扩大体育教师队伍
影响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有高中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已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其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另外,学校也要积极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从质量和数量上扩大体育教师队伍。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文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9):158-158.
[2]赵伟.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4(7):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