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储备与方法探讨

2017-09-20 21:39王杉辜方林周力邓书林
大学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本科生方法

王杉+辜方林+周力+邓书林

[摘 要]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在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在本科阶段着手培养该项能力的必要性,建议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本科研究项目平台以及完善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8-0160-03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和类型还比较单一,并且缺乏持续性,主要是集中在毕业前一两个学期的各类竞赛中。虽然也有极少数的本科生参与了导师指定的科研项目,但是收效甚微。还有一些高校将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大四阶段的毕业论文撰写上,缺少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和实践平台,以及合理的评价体系。这种现象导致很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学生真正的科研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或发挥科技骨干的作用。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本科学生通过本科阶段所接受的各种学术研究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基本的创新素质。[1]自“211工程”建设以来,我国的一批重点大学已经对其本科生教育进行了重新界定,把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全面素质作为高校发展的侧重点。

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本科阶段,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科教学仍然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考卷评价”的方式开展。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了课堂思维惰性: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考试考什么,他们就重点复习什么。在和授课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单向获取,缺少基本而重要的思想交互。甚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也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研究积累,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安排什么课题,就做什么课题,只当受众者。这种情况导致学校所开展的科研活动基本没有什么效果,也冲淡了学生对该领域知识深入了解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第二,本科阶段缺少相应的信息能力培养,面对图书馆和互联网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料,本科生无法对其进行高质量的查询、组织、分析、筛选和利用,这导致他们的科研思考相对闭塞,水平不高。相比于上一个十年,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更为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但是本科生缺少对有用信息的判断以及对科技前沿技术的兴趣,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信息上,但得到的有用信息却很少,这对他们自身知识结构的扩展和研究素质的提升帮助有限。

第三,本科阶段对大学生研究个性的培养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还比较欠缺。研究个性和团队意识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其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中非常重要。由于本科生多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该阶段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特性培养的缺失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团队合作意识。这样会导致在讨论、实验、实践等分组教学环节中,有搭便车的现象存在。另外,有些学生由于个性过强,缺少团队配合攻关的意识,从而盲目单干、不听建议。这些现象都成为阻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2]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原因。例如有一些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平台比较欠缺,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甚至已有的一些实验平台也比较老化、操作流程过于形式化,可以进行的实验或算法验证极其有限,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少。这对于本科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接触专业课之后的学习巩固非常不利,导致他们学习的很多理论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上、教师的PPT中,对于理论知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学生去高水平实习单位实习的机会非常有限,实习时间和锻炼效果难以保证。本科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既要忙于找工作,又要完成毕业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实习往往会流于形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这个时期也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较为活跃的一段时期。

上述的种种因素导致了本科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瓶颈,这也是束缚一些高校培养高水平科研学术型人才的桎梏。

(二)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本科生的科学研究经历能够帮助他们丰富课堂外的知识和技能,团队合作经历会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更容易融入集体,心智更加成熟。本科阶段大学生所涉及的科研能力培养,主要有文献的检索与阅读能力、工具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梳理与分析能力、项目的总结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未来工作计划的陈述与规划能力等。这些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会奠定其后续工作或深入研究的基本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1.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一些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思想上,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岗位要求,才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项目组织时能够得到锻炼的。对即将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而言,如果在本科阶段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就业后便能更快地适应和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2.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所触及的信息资源,在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感知所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活跃的学术氛围,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外部环境,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捷径。[3]学生只有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完善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能够使用讨论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争論才有较好的结论,如果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endprint

3.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本科生较早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为继续读研选择方向并奠定基础。[4]对于打算继续硕士或博士研究深造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正确的科研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那么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他们能更快地适应科研新环境,也有可能更快地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二、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

从本质上来说,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本科生的学术研究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学习的探究性活动,主要是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尽可能地激发其研究兴趣。因此,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应该植根于本科教学的特点,分阶段展开研究能力的训练,实现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与内容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课堂教学环境是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天然土壤。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束缚,开展更加多元化[5]、更加开放的研究性教学。教师应坚持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为主,以课本知识为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主动性,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传授过程为共同思考探索的双向过程、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讨性教学更强调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手段。研讨式教学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下,通过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能够广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6]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讲台授课方式,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积极体验知识点的发生和解决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研究热情,并通过大量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批判和发表独到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此外,很多高校也开展了暑期培训计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开设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前沿性的学术讲座与技术实践活动,营造开放的技术交流氛围,对学生进行学术思想引导,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专业领域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本科生研究项目平台

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的渠道主要有两种。第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研究小组,教师根据其特长分配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例如查阅文献、统计分析、初步实验等。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科研氛围的熏陶,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研究点的兴趣。第二,拓宽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和组织渠道,寻找专业的项目合作机构,为本科生创造持续、良好的科研培养和锻炼机会。目前,很多高校设立有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虽然经费不多,项目周期也较短,但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成立类似“科研小组”的兴趣团队,让学生主动思考,策划研究开展的时间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以及团队配合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企业或组织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参加高水平的竞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等能力。通过高水平竞赛的深度参与,具有科研创新思维的学生不仅在课堂外学到了很多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也了解和掌握了课堂上教师可能提及的拓展知识。这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科研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7]目前,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竞赛,这些竞赛能够使学生接触和了解真实的科研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落实本科毕业设计的培养作用

毕业设计是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学历教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而言,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整个本科阶段的一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实践、研究与实现的全面总结,是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的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综合考量。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似乎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忙于实习和联系工作单位,质量不高的毕业论文成了四年大学教育的句点。

要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就必须落实好毕业设计的培养作用,这需要学生和导师给予更多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具有更敏锐的科研嗅觉和更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学生的这次经历贴近专业实际并具有创新性与挑战趣味。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进行选题、查找文献、推理综述,进一步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最终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此外,采用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模式[8]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与规划,将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引入学校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与评价中,这对提高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很有帮助。

三、总结

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科研综合性大学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形成一定的科研素养,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富创造力地开展活动,取得更好的成就。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云芳,盛宝莲,朱涛.提高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加强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之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2(4):15-18.

[2] 李敏.本科生研究能力阶段性培养思路[J].平原大学学报,2008(2):97-99.

[3] 曾冬梅.谈本科生研究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8(5):31-33.

[4] 巩前胜.论高校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2):65.

[5] 赵海涛,魏急波,马东堂,王杉.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6(6):165-166.

[6] 王岚,刘赞英,张艳红,等.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7(4):72-74.

[7] 李琦,夏宏达,韦丽娃.科技竞赛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J].大学教育,2015(2):124-125.

[8] 陈静.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以许昌学院电子、通信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8):73-75.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本科生方法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