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磊,汪 蕾
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落枕265例疗效观察
崔明磊,汪 蕾
观察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及颈部运动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落枕患者都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135例,采用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及运动治疗;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落枕穴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灸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是治疗落枕的有效方法。
落枕穴;手法;康复运动;针刺疗法
落枕,是一种常见病。常见患者大约都是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又称“失枕”。落枕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颈肌痉挛引起的急性炎症,大多因为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头颈突然扭闪,肌肉无准备地强烈收缩或牵拉,也可能是在乘车时突然急刹车使颈椎迅速前后摆动,致颈肌纤维或韧带等组织发生撕裂。常见的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早晨起床时,却感到颈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并带有疼痛感。
2.1 研究对象
针对前往医院就诊的265例落枕患者为临床治疗依据,进行治疗观察。
2.2 研究方法
表1 综合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人数分配表(单位:个)
根据X光片以及医生的诊断,这些265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运用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组人数安排至135人,其中男性人数为56人,女性人数为79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7岁,平均年龄23岁。传统针灸治疗落枕组人数安排至130人,其中男性人数80人,女性人数50人,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5岁,平均年龄为20岁。在这些265例患者中,所有的病人之前都没有发现其他颈椎性疾病,大都是初患者,或偶尔出现过落枕症状,情况都无严重者,无任何身体不良体征。选择此年龄段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与其它颈部疾病相鉴别,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第一,颈椎间盘突出与落枕的区别。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后背沿着肩胛骨的内侧缘有一个放射性疼痛。颈椎间盘突出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而落枕没有放射性疼痛,患者多数是由于不良睡姿,出汗受凉,寒风侵袭,一夜之间或短暂性发生的。第二,骨刺与落枕的区别。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颈椎进入老化阶段。落枕又称“失枕”常见患者多为青壮年,多因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枕头过低,或局部风寒致使气血不和,颈椎并没有进入老龄化。第三,颈部先天畸形与落枕的区别。颈部的先天畸形很多,碟型椎,半椎体,组织椎等。颈部先天畸形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或是胚胎期,臂丛神经根进入胚芽时,骨的生长、神经发育较快,而抑制了肋骨的生长,若神经发育稍慢,则可能发生颈肋。而落枕无遗传性疾病,只是单一的临时病发已而。我们所选择的患者对象,都无以上三点,并且身体健康,行走自如。
3.1 运用针刺治疗结合手法及运动治疗落枕
3.1.1 针刺疗法
针刺主穴:落枕穴;配穴:阿是穴,针刺方法:患者端坐位于颈椎治疗椅上,双掌手掌掌心向下自然放松状态置于扶手上,选取穴位处常规消毒后,针刺落枕穴,用28号一寸毫针刺入穴内,运用强刺激手法使局部产生强烈酸、胀、麻。医者每十分钟运针刺激一次,慢慢疼痛消失,每日一次,三次一疗程。随后取阿是穴,选取颈部最痛一点,以手指强力点按颈椎可以活动无痛点为最佳阿是穴。得气后落枕穴、阿是穴均留针20分钟。出针后即进行颈部推拿治疗。
3.1.2 手法推拿
患者俯卧于颈椎按摩床上,颈部完全放松,双手上肢于身体两侧或置于床两侧以自然放松为度,患者颈背完全暴露,胸、腰椎已下用棉被覆盖以免着凉。按摩操作选用庄氏按摩颈部按摩法,具体步骤:
(1)推揉正脊:术者从风府沿正中线向大椎施以各种手法:揉推、点揉、推拔、点、拿等手法,操作时间为6分钟。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先以拇指点揉风池穴、大椎穴各1分钟。然后,取弓步体位以拇指从风府穴推揉至大椎穴1分钟,再推拔1分钟,最后点风府穴、大椎穴1分钟,并用拇指和食指二指拿法拿风府穴、大椎穴1分钟。
(2)揉拿双筋:术者从风池穴经过新识穴再到劲眼穴对患者双侧斜方肌肌腱施以各种手法:推拿、揉拔、点揉、滚、点等手法,操作时间10分钟。具体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侧,以拇三指拿法(拇指与食指、中指、环指相对拿住患部手法)从风池穴经过新识穴推拿至颈眼穴2分钟。以拇指揉拔从风池穴经新识穴至颈眼穴2分钟,双侧共4分钟。再做滚法1分钟,双侧共2分钟。术者换体位于患者床头,双手拇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点发1分钟,结束。
(3)推肩井:术者从颈眼穴经过肩井穴再到肩髃穴对患者双侧斜方肌及冈上肌肌腱施以各种手法:揉拿、揉拔、点揉、推、滚、点等手法,操作时间5分钟。具体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被按摩异侧,运用掌法从颈眼穴经过肩井穴到肩髃穴处进行揉拿2分钟,揉拔1分钟,推法及滚法1分钟,最后点肩井穴、肩髃穴共计1分钟,结束。
(4)推三俞:术者从颈百劳穴经过肩中俞再到肩外俞对患者双侧斜方肌及肩胛提肌肌腱施以各种手法:揉拿、揉拨、点揉、推、滚、点等手法,操作时间5分钟。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运用掌拿法从颈百劳经过肩中俞到肩外俞处进行揉拿1分钟,点揉1分钟,揉拨1分钟,推法及滚法1分钟,最后点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合计1分钟,结束。
(5)点揉肩胛内侧:术者沿肩胛骨内侧缘由上至下施以各种手法:点揉、揉拨、推、滚等,操作时间3分钟。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体位如前,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运用点揉法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到下至肩胛下角1分钟,揉拨1分钟,推法及滚法1分钟,结束。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运用点揉法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到下至肩胛下角1分钟,揉拨1分钟,推法及滚法1分钟,结束。
(6)拜华佗:术者从颈夹脊穴到胸1~5夹脊穴处施以各种手法:点揉、推、按等3分钟。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用右手第二、三指间关节端对患者颈夹脊穴到胸1~5夹脊穴处进行点揉1分钟,推1分钟,逐个椎体按压1分钟,结束。因双指间关节屈曲形似跪拜,又是在华陀夹脊穴施术,所以庄氏起名曰“拜华佗”,以示敬仰之意。
(7)推7线:术者沿设计的7条线重手法推之,每组36次。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头处,以手掌按压大椎穴上向下沿正中线重推36次,然后双手置于膀胱经1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向下重推36次,置于肩胛骨内缘向下重推36次,再置于大椎穴至肩髃穴一线上重推36次,结束。
(8)对症点穴:头痛者,配以合谷穴;落枕者,配以落枕穴;肩背痛,配以手三里、后溪穴;头晕者,配以百会穴、内关穴;失眠者,配以神门穴、安眠穴。具体操作流程:术者根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减穴位,各个穴位以指针法点穴,以深透得气为上,时间1~3分钟。
(9)吉庆有余:术者在患处施以击法。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侧,双手先空拳再立掌,手法交替在患者颈背肩处叩击,由轻到重,由缓至急,好似行云流水操作。
(10)合抖轻摩:术者于患者颈背处施以手法:合抖法、轻摩法。具体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于颈椎治疗床上,颈背部完全放松。患者须注意双手置于体侧手心向上,使颈背部保持平坦。术者直立于患者床侧,双手掌合按颈部施以抖法5次,然后在肩背部双手按压各施以抖法5~10次,最后轻摩结束。
3.1.3 康复运动庄氏八段锦
运用庄氏八段锦预备式和第八式的操化动作,更有利于患者颈椎的治疗与恢复,以下就是具体操作方法:
庄氏八段锦预备式(合十拜佛式)动作要领:两脚并拢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左脚向左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外旋(180度),两臂经侧平举至上举。上动不停,两臂上举,头上合掌,目视双掌。两臂屈肘下落至胸前膻中穴合掌,双掌相抵微用力,拇指与胸口同高,掌与身体距离约为10公分。相抵双掌不变,两肘平移至左肩前,同时,头向右平转90度,目视右侧方,停留片刻。相抵双掌不变,两肘向右平移至胸前,同时,头向左平转90度,目视前方。相抵双掌不变,两肘向右平移至右肩前,同时,头向左平转90度,目视左前方。相抵双掌不变,两肘向左平移至胸前,同时,头向右平转90度,目视前方。左脚向右脚并拢,同时,两臂自然下垂,收于大腿外侧,手心向内,目视前方,还原成直立。
庄氏八段锦第八式(搓筋换骨通任督)动作要领:两脚并拢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左脚向左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外旋(180度)呈侧平举。上动不停,两臂经侧至上举,头上合掌,目视前上方。两掌合掌向前直落于胸前,与肩同高,目视前方。身体略右转,同时,右手沿左掌,左臂,屈肘搓拉至左胸前。上动不停,右手拉至右肩,身体面向右侧,目视右前方。上动不停,右掌向右后摆出,两掌与肩同高,双掌掌心向右,目视右掌。屈肘右掌体前平屈掌心紧贴胸部,目视右前方。右掌平肩向前搓动,目视前方。两手合掌,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左脚向右脚并拢,同时,两臂自然下垂,收于大腿外侧,手心向内,目视前方。
3.2 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落枕
中医认为,落枕是由于患者的颈项部发生扭伤或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使局部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所致。在临床上,治疗落枕的原则是舒筋、解痉、阵痛,以针刺疗法为首选。在为落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应首选让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以使其全身的肌肉放松并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然后再选取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悬钟穴(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和落枕穴(手背的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头部向左右活动受限的该病患者可加刺后溪穴(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对于头部向前后活动受限的患者可加刺申脉穴(外踝下缘凹陷处);对于头部前后左右活动均受限的该病患者则可同时加刺后溪穴和申脉穴。具体的针刺方法是:先按常规法消毒针刺部位,然后用毫针直刺患者的神门穴0.8寸,悬钟穴1寸。在针刺落枕穴和后溪穴时应将针尖指向患者的腕关节方向,并将针身与皮肤呈60度角斜刺1寸。在针刺申脉穴时应将针尖沿着患者的外踝下缘骨缝间隙刺入1寸。在针刺上述各穴时均应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的强度应以患者自觉酸麻胀的针感向上传至肘、膝关节为宜。在对患者施以手法治疗约1分钟后要让其缓慢地活动一下颈项部,活动的范围可由小到大,待患者自觉颈项部的疼痛和不适感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即可起针。在留针的过程中应每隔10分钟加强行针一次。
3.3 分析针刺治疗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落枕与传统针刺治疗落枕的区别
表2 两组患者1疗程后的疗效对比[例、(﹪)]
注:两组疗效比较,综合组综合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 治愈:病情好转,病人恢复健康,无任何颈部疼痛和不适。显效:治疗过程中,颈部活动还有不适的感觉但无疼痛,不影响日常工作;有效:治疗中,还略有轻微疼痛感和不适;无效:病情没任何好转现象。
由图表明:针刺治疗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落枕比传统针刺治疗落枕的疗效更加明显。区别更加显著。治疗疗程均为一周,在庄氏医护人员的治愈下,病人均有好转。
在进行病例统计的过程中,记录一年内所有落枕患者的档案,运用两种方法治疗落枕患者,总结出,综合组治疗优于针刺组治疗。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是古人发明出来的,流传至今被我们广泛使用,而结合手法按摩及康复运动,更加促进了颈部的血液循环,活动了颈部关节,使颈部恢复达到最佳疗效。
4.1 结论
经过对在庄氏按摩中心就诊的265例落枕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科学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结合手法及康复运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治疗落枕,这就给我们学者一些启示,虽然单一的针刺治疗落枕也很管用,但是科学的运用多种治疗方法能促进落枕患者病情的好转,已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康复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手法推拿对落枕患者的治愈也很重要,适当的手法推拿可以缓解颈部的疼痛与肿胀。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重康复运动练习,庄氏八段锦中的练习方法,能有效的促进患者颈部血液循环,对落枕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综合组的治疗更优于单一的针刺组。
4.2 建议
落枕一般是因睡姿不良,睡觉时颈部受凉或颈部退行性变所致,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条:
1.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成人以6-9厘米为宜,小儿则还要低一些。睡时枕头应将头部和整个颈部都垫着,如果单垫头部而使颈部悬空则易加重颈部肌肉的负担而导致落枕。
2.睡觉时不宜贪凉,不宜将颈部对着电扇吹,在空调环境中也应注意颈部的保暖。
3.平时在上班工作时要养成正确的工作姿势的习惯,不宜长时间保持头或抬头工作,防止颈椎病的发生。
4.平时注意颈部的锻炼,加强颈部的柔韧性以及颈部的肌肉的力量、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减少落枕、颈椎病的发生几率。
5.经常练习庄氏八段锦,可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可减少颈椎等其他疾病的预防。
[1] 蔡建红. 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50例[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11):53.
[2] 林飞扬,郑成慰. 针刺落枕穴结合推拿治疗落枕100例[J]. 福建医药杂志,1999,(06):122.
[3] 王志国. 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35例[J]. 内蒙古中医药,1998,(S1):79.
[4] 李国锐.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J]. 标准化信息,1995,(02):5.
[5] 周日清,张静洁. 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217例[J]. 中国针灸,1994,(S1):305-306.
[6] 高华国,(木日)瑞清. 新落枕穴治疗落枕8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1981,(01):53-54.
265CasesofClinicalObservationonNeckStiffnessAcupointCombinedwithManipulationandRehabilitationExerciseTreatmentonNeckStiffness
Cui Minglei,Wang Lei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ck stiffness acupoint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eatment on neck stiffness is observed. Methods: 2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ck stiffn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35 comprehensive cases are treated using the new combined method; 130 control group cases a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 after 1 course of observation are analysis. Results: combined group effect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neck stiffness acupoint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uring neck stiffness.
neck stiffness acupoint; manipulation;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崔明磊(1992-),男,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
G
:A
:1005-0256(2017)09-017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