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2017-11-27 16:21卫玉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学体育课程

卫玉峰

《体育文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卫玉峰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有很多交叉。在体育教学中,体育与生理学、营养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物理、科学研究、体能训练等其他学科领域融合成为新的学科,却没有关于体育与文学的学科。因此,本文以体育文学发展史为切入点,以近现代体育文学现状为背景,结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对大学《体育文学》课程开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体育文学;课程;可行性

1 前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体育也在蓬勃的发展。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延伸到各个领域,生物科学、体能训练、健身养生、康复按摩等等,体现出体育的多样化和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文学也是其中之一的发展方向,它是以体育为主,文学为辅,以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描述体育运动,展现体育形象,传扬体育精神。当下,很多体育人自从事体育以来,很少接触文学之类的文学作品,致使很多人浮躁而缺乏内涵。而大学《体育文学》课程的开设,对熏陶体育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品质性情,养成发现生活美、体育美的习惯,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匹配出我国日渐发达的体育事业相对应的文学领域,提供了相应的人员基础,有助于弥补我国文学与体育两个领域的形式上的空缺。本文以体育文学发展史为切入点,以当代体育文学现状为背景,通过分析体育与文学的关系,并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盲点,对大学《体育文学》课程开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从而对发展我国体育文学提供一定的可行性依据,为进一步拓展体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大学《体育文学》课程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体育美学、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的基础上,获得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积累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记载和具体的论据。

2.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挖掘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古代体育文学发展缓慢而隐蔽

中国古代体育经历了漫长而又多变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朝代特性,而体育文学却一直默默无闻地对每个朝代的体育进行记录,从未正式地登上历史舞台,也从未受到历朝历代君王的重视。体育文学是伴随着体育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体育出现的那一刻,体育文学在不久也便诞生。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民族多样,而古代体育文学作为文明的一项,也在缓慢而隐蔽的发展着。古代的先民在寻求军事训练、强身健体、身体娱乐活动的同时,敢于想象,敢于创造,不断发展新的体育项目,也不断继承或放弃,因此,留下了众多记录古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文学作品,使后人在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字中追溯历史的发展,古代体育文学虽未被明文分类,却默默地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仅是一个个历史时期的现状的体现,还是每个时期军事、文化等特点的表现;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还是古代人民思想的创造性和多变性的凝聚。不仅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有利的线索,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

3.2 体育文学在近现代逐渐为人重视

在近现代,随着体育事业的全球化,随着世界各国的和平化,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化,体育文学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体育小说、体育报告文学、体育诗歌、体育传记文学、体育网络文学等等,渐渐地被人们重视并应用。

3.2.1 体育中“冠军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中“冠军文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代的一些体育题材类的小说被发表在体育期刊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文化体育事业的逐渐重视,中国体育文学领域也渐渐地呈现出繁荣的姿态。“文革”之后,政治性质的变化,也使体育文学在这个呼喊的时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崭露头角,体育题材报告文学便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

3.2.2 反思类体育文学的兴起

从1985年开始,在文化热等因素的影响下,以文化开掘为目标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较大的发展声势,体育文学创作也以高度的自觉走向了文化。从这段时间的创作情况可以确认:一批作家,如阿城、赵瑜、冯骥才、罗达成等等,都是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意义,认识到了体育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及其巨大作用,推出了一大批诸如《中国体育界》、《兵败汉城》、《神鞭》、《棋王》等文化意识突出的体育“问题报告文学”。

3.2.3 体育网络文学的飞速崛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地现代化。人们逐渐适应了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交流情感,书写文字,分享思索。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文学创作的工具由原来的纸和笔变成了键盘和鼠标,简单快速。只要有网络,创作者的作品就能瞬间让大江南北的读者看到。这既不需要支付印刷稿费,也不需要出版中介。那作者的思维思考直接外化,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更加开放,能在短期能达到写作目的。而体育文学更是追赶着这个大风向标,通过网络这个“第四媒体”飞速崛起,伴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体育文学在写作风格、描写手法、表达手法、逻辑思维表达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网络文学作品便改头换面,以新的生命如雨后春笋飞速成长起来。

3.3 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缺少体育文学的课程

尽管我国的体育文学的发展有了很大地提升,但是较体育事业与经济实力的发展速度仍然相差甚远,并且“体育文学”的领域并没有权威的认证与分界,使得创作者少了一种想这个方向靠拢的基本动机。体育界中,“重武轻文”是很普遍的现象。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即使开设有很多理论课,却依然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导致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缺失,素养下降。

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文学》课程的开设,使得了解体育的学生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体育体验,使得体育以种种的文字形式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使得他们能够从内心正视自我,表达自我,将体育注入生活,将感悟外放给社会,共享对体育的看法;使得高校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通过文学为自己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使得体育界与文学界有一个新的形式的发展,让体育在文学中徜徉,让文学在体育中尽显华丽;能够为体育文学领域培养一批爱好者,住人新的活力,使得体育文学逐渐地追逐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文学能够反映每个时代的特点,对其他领域(如经济、政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无论从近期的方面来看,还是从长远的方面来看,《体育文学》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对社会的进步都大有裨益。

4 结论

体育文学伴随着我国的历史、体育、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默默无闻渐渐地演变到为人所知,它详细的描述了各个时代的体育盛况,为每个时代的体育做了详尽的体育记录,为后人提供了极多的研究素材。近现代的体育文学则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逐渐强盛,随着体育交流的全球化,随着体育展现出带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慢慢的发展壮大,以不同的形式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将每个年代的中国体育以不同的口吻记录,让人们了解中国真实的体育,体验体育项目的真正魅力。体育文学不仅仅反映一个国际、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体育特点,更多地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这个民族的实际力量。但体育文学发展至现在,正是由于它初为人知,正欲勃勃腾飞,所以建立正式的体育文学领域、号召更多文学爱好者、培养更多体育文学学者显得极为重要。大学中,《体育文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新颖吸引专业的文学学者,还能培养专攻体育的文学学者,当参与体育文学的民众越来越多,那体育文学领域也便顺理成章的独领风骚。

[1] 莎丽娃.体育文学的发展演变与时代转型[J].文艺争鸣, 2016(12):222-224.

[2] 刘秉果.中国古代体育简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3] 潘涌.作为文化符号的“莫言”:对创新中国教育文化观的启迪[J].全球教育展望, 2013, 42(7):52-59.

[4] 陈微.论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学创作[D].华南师范大学, 2015.

[5] 曾天山.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55-155.

[6] 尹杰.论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J].芒种, 2015(5):117-118.

[7] 吴新宇.谈健康体适能的几大研究范畴[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4):110-113.

[8] 吕俊莉.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J].芒种, 2015(24).

[9] 张疆之,马少连. 关于体育美学研究本质及内容的新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23(1):22-23.

[10]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9):72-80.

[11] 林晓滔,曹湘江.现代国外教学思想对构建我国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作用——评《现代国外教学思想与我国体育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7).

[12] 姜鹏.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与控制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4):162-164.

[13] 张塬.试论体育传播优化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和传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2013.

[14] 罗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当代思考——评《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J]. 新闻与写作, 2016(9).

[15] 魏曙光,田国祥, 常瑞宏. 试论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滥觞、嬗变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0):86-91.

StudyontheFeasibilityofOffering“SportLiterature”CourseinSportsColleges

Wei Yufeng

As a subject, sport is crossing with other subjects. In sports teaching, it changes into other subjects when integrated with other subjects such as physiology, nutrition, anatomy,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science research, and physical training etc. However, there is no subject integrated by sport and literature. Therefore, using the history of sports litera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dern sports literature, combining the weak points in college PE, the feasibility of college sports literature cours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evaluate 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the course.

sports literature; course; feasibility

卫玉峰(1993-),男,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Sport Schoo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9-014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59

猜你喜欢
文学体育课程
我们需要文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体育一家人